杰瑞米·艾伦·怀特的奖杯架早已被荣誉压得不堪重负。过去三年间,这位《熊家餐馆》中才华横溢却备受困扰的主厨已斩获三座演员工会奖、三座金球奖、两座艾美奖和两座评论家选择奖。然而这个颁奖季,他或许需要腾出更多空间——因为他即将在《斯普林斯汀:带我离开此地》中献上又一个大银幕重磅演出,化身“老板”本人。
由《疯狂的心》导演斯科特·库珀执导,这部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传记片。影片改编自沃伦·泽恩斯的著作《带我离开此地: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内布拉斯加〉诞生记》,聚焦这位音乐人人生中关键转折期。刚凭1980年专辑《河流》迎来事业巅峰(这是他首张冠军专辑),31岁的斯普林斯汀却试图创作更沉静、更黑暗、更私密的作品。他隐居至新泽西州科尔特斯内克的一处农舍,在尚未能言说的抑郁中挣扎时,在家中录下了粗粝直击灵魂的新歌小样。
由此诞生的《内布拉斯加》于1982年问世,这张不插电杰作没有巡演宣传,没有主打单曲,斯普林斯汀甚至不愿在封面上露面。但专辑仍冲上公告牌第三名,至今仍被许多人视作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片中,杰瑞米·艾伦·怀特以惊人演技诠释了这位公众爱戴却内心煎熬的巨星。他与饰演经纪人乔恩·兰道的杰瑞米·斯特朗、化身控制狂父亲的斯蒂芬·格雷厄姆同台飙戏,父子的痛苦往事多以黑白闪回呈现。尽管他演绎的布鲁斯仍可见卡米(其在《熊家餐馆》角色)的影子——那种沉默的张力、压抑的焦躁、对技艺的执着,这些特质在其近期作品《铁爪》中亦有体现——但这次是全新的创造。多个场景中,尤其在那些汗水淋漓的 electrifying 演唱桥段,怀特仿佛在我们眼前蜕变为斯普林斯汀。他的动作、声线、神态乃至炽热的演唱都如此真实,闭上眼几乎与布鲁斯本人无异。
我在克拉里奇酒店见到杰瑞米时,这位34岁的布鲁克林人正下榻于此参加伦敦电影节。他身着浅蓝牛仔裤、黑色短靴,毛绒深蓝开衫内搭敞条纹衬衫与白色背心,颈间垂着金链,谈吐间尽显体贴温和与非凡教养。那双在片中隐于棕色美瞳后的亮蓝色眼眸,在组织语言时如梦般飘向远方。
在10月24日影片上映前,他聊起如何被布鲁斯亲自说服接演、本尊片场监工带来的压力、借用布鲁斯衣物的趣事、《熊家餐馆》第四季爆炸性结局、即将参与的《社交网络》续集,以及旅途常伴的鲜花。
**Vogue:听说您接演前曾有犹豫,是斯科特·库珀和布鲁斯·斯普林斯汀说服了您?**
**杰瑞米·艾伦·怀特:** 我仰慕斯科特已久,早在得知这个项目前数月我们就曾会面。当时聊电影与演员——他合作过太多杰出表演者,我向他请教了许多关于罗伯特·杜瓦尔、罗瑞·科克伦、克里斯蒂安·贝尔的问题。本以为未来或许有机会合作,后来斯科特让我重温《内布拉斯加》——距我上次听已隔十年。通话后他直言想让我演布鲁斯。
这是莫大荣幸。我崇拜布鲁斯多年,但…确实心存疑虑。选择角色时,我必须确信自己适合。我不认为谁都能胜任任何工作。我既未受过声乐训练,也无吉他基础,深知这很关键。但收到剧本后,我发现影片聚焦于布鲁斯人生的特定阶段——当他处于崩溃边缘、质疑一切、充满彷徨与恐惧的时期。这对我是陌生的。我谨慎思考了一周——既兴奋又审慎。后来斯科特告诉我:“布鲁斯真心希望由你出演。”我想:“既然他相信我能胜任并有所贡献,我该勇敢尝试。”
初见布鲁斯是在温布利球场。那座宏伟建筑令我震撼,走进空荡场馆想到即将容纳九万观众时已心潮澎湃。随后看他与乐队彩排更是慑人——即便没有观众,他依然饱含激情,表演带着近乎暴烈的肢体张力。演出后他在乐池找到独处的我,邀我上台。私下的他温柔沉静,与台上判若两人。我们聊他的孙辈、我的孩子,更衣室里又谈起电影与他的人生往事。当我问及他当时的真实心境,他从最初便对我坦诚相待。
他还赠我一把吉他供我学习。准备过程中,他的音乐是关键——除《内布拉斯加》外,还有《来自阿斯伯里公园的问候》《城镇边缘的黑暗》《生来奔跑》及《河流》(电影开篇时段)。那时的演唱会影像与《The Old Grey Whistle Test》访谈也极具参考价值。近十年他通过个人秀、回忆录、传记及沃伦·泽恩斯的著作展现开放态度。其回忆录的细节最为实用,与吉米·约文、帕蒂·夏尔法、乔恩·兰道等人的交流亦弥足珍贵。尽管布鲁斯足够坦诚,但他人视角同样珍贵。
**我喜爱片中音乐场景的能量——汗水晶莹又充满爆发力。听说您曾一度失声?** 我们预录了大部分音乐,但有些需要现场表演,尤其是在科尔特斯内克那座布鲁斯录制《内布拉斯加》的房子里。开机前一周,我在片场相同录音站录制《生于美国》——这首歌对体能要求极高,导致我完全失声。
首周拍摄时布鲁斯常驻片场。任何工作的第一周都充满挑战,我记得自己颇为焦虑。虽然此前与他相处融洽且获得支持,但不安全感让我觉得他是来挑剔的。这种情绪萦绕整周。但他持续出现反而让一切渐趋自然。他保持距离,并让我知道需要时他就在那里。他确实非常贴心。
**片中首次演唱是在科尔特斯内克的房子里。我记得布鲁斯和乔恩都在场,那天的压力沉甸甸的。** 那种感受奇异而沉重。但压力有助于专注。当我摆脱紧张坐上椅子,将口琴挂在颈间时,逐渐进入状态并找到舒适感。若他不在场,我或许不会如此郑重对待。
**您还穿了他的私服?** 有几件——一件蓝色法兰绒衬衫我穿了多次,还有我最爱的破旧白色Triumph T恤,用于最后看心理医生的戏份。我想,若要说何时该尽可能贴近布鲁斯,就是此刻。
**听说布鲁斯看完成片落泪了?他对您的表演作何评价?** 他深受感动且不吝赞美,为我和斯科特感到骄傲。但我拖了很久才看全片——实在不习惯看自己的表演。我知道终究要看,但一直拖延。后来变得有趣又暖心——每隔几周就会收到布鲁斯的短信:“电影非常棒,你该看看。你演得精彩极了,看了就知道。”
成片出炉时我即将进新组,不想在开拍前陷入自我审视。最终在特柳赖德首映前才观看,随后致电布鲁斯,那通对话很美好。
**谈谈《熊家餐馆》吧,第五季已拍完了吗?您如何看待卡米的结局?这对他是个地震般的转折。** 新季尚未拍摄。有趣的是我们早在2024年拍了上一季结局,但2025年才补拍第四季前期内容,时间线很错位。感觉已过去很久。卡米在结局中卸下重重伪装,在多方面坦诚面对。他努力践行自己认为正确或最佳的选择。但一年后倒叙拍摄是奇特的体验。记得最后一集拍摄如舞台剧般过瘾——三台摄像机对准阿约·埃德比里、埃邦·莫斯-巴克拉赫、我和艾比·艾略特,36分钟戏份连演四遍。克里斯·斯托勒创作发展故事的方式总让我感动,说实在的,若有可能,我愿永远与这些伙伴共演。
**您还将与杰瑞米·斯特朗在《社交网震》(艾伦·索金《社交网络》续集)中重逢?目前能透露多少?** 如果说《社交网络》关乎Facebook的诞生,这部则聚焦其影响力、覆盖度、制衡机制(或缺失)。
**未来会接些轻松向的作品吗?** 不知道(笑)。或许我判断有误,但《社交网震》有趣之处在于:外部议题真实而沉重,但我饰演的角色(揭露Facebook内幕的《华尔街日报》记者杰夫·霍洛维茨),尽管追求与目标庄严正义,在我看来他内心…非常稳定?这让我兴奋。
**真为您高兴。稍聊时尚,感觉您近期红毯在践行“方法式穿搭”?更多皮革、格纹、牛仔裤,还有些布鲁斯风格造型?** 我们确实在尝试。他过去与现在的风格都极具魅力,是显而易见的灵感源泉。
**阿约也带着新片《狩猎之后》来到伦敦电影节。这次各自为作品征战颁奖季,同行感受如何?** 非常美好。唯一遗憾是大家都太忙碌。我真正渴望的是静心欣赏朋友的电影。前日偶遇阿约共进晚餐很是惬意,昨晚还见到好友弗兰克·迪兰——他在哈里斯·迪金森的《海胆》中表现绝佳。我极期待《狩猎之后》,只是尚未得空。
**这意味着您无暇造访哥伦比亚路花市?** 真希望有空!这传统如此迷人,人们也很友善,但感觉鲜花在过去几年已成了我生活中更显著的部分。
**是吗?** 应该说人们开始将我与鲜花联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