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在90年代长大,梦想的时尚偶像大概率不是伊夫·圣罗兰。彼时,这位缔造现代女性衣橱的传奇设计大师早已将成衣线交由助手打理——他们忠实地延续着品牌精致的巴黎优雅内核。对90世代而言,更有吸引力的设计师层出不穷:Helmut Lang的极简主义、Marc Jacobs的早期颓废风、Versace的大胆华丽、Jean Paul Gaultier的戏谑反叛、山本耀司的解构轮廓。
安东尼·瓦卡莱洛并非那种在卧室贴满《Vogue Italia》内页的追梦少年,尽管他确实在数学笔记本上涂鸦过高跟鞋草图。对他而言,音乐与MTV的视觉文化才是时尚启蒙——Björk在《Violently Happy》中的形象,尤其是麦当娜身穿Gaultier标志性粉色锥形胸衣的经典造型。
"坦白说,学生时代的我并不崇拜伊夫·圣罗兰。"明年将执掌圣罗兰满十年的瓦卡莱洛坦言,"那时觉得他的设计过于成熟,更多与香水和优雅贵妇形象关联。但他对客户的忠诚度令人敬佩,始终没有抛弃那些永恒的女性。现在我反而更迷恋他90年代的作品,那种为完美女性打造的着装哲学。我的使命是提取这种DNA,为当代女性重塑——比如在休闲瑜伽服上点缀花卉,就像在Erewhon超市会看到的穿搭。"
此刻我们虽不在Erewhon,但西好莱坞Chateau Marmont酒店花园的氛围与之相去不远。春末海雾为棕榈树蒙上灰调,身着运动服的情侣啜饮着燕麦拿铁。尽管城中炫彩兰博基尼与派对狂欢者让瓦卡莱洛略感不适,他仍享受这里标志性的加州早餐:煎蛋与牛油果切片。
这位西西里裔比利时设计师每年三月和十一月会来洛杉矶驻留一月,在女装秀季后充电。这个传统始于四年前儿子Luca出生时——由于疫情期间加州代孕排队漫长,他与同为圣罗兰创意伙伴的丈夫Arnaud Michaux选择了科罗拉多州的代孕服务。(代孕在法国属违法)新生儿首月全家在洛杉矶度过,这段美好经历让他们在女儿Lola出生时再次延续。
在构建家庭的同时,瓦卡莱洛也在拓展品牌的文化疆域。2023年他创立圣罗兰制片公司,先后支持了阿莫多瓦的短片和戈达尔的遗作。2024年戛纳电影节上,三部圣罗兰制片长片首映:奥迪亚尔的《艾米莉亚·佩雷斯》、柯南伯格的《裹尸布》与索伦蒂诺的《帕特诺普》。今夏还有贾木许的《父母姐妹兄弟》亮相威尼斯,克莱尔·德尼的《围栏》登陆多伦多电影节。
瓦卡莱洛亲自操刀这些电影的服装设计,延续了伊夫·圣罗兰参与戏剧电影的传统——最著名的是1967年为布努埃尔《白日美人》中凯瑟琳·德纳芙设计的造型。"核心在于导演本身,"他解释,"这些导演塑造了我的审美观。支持他们持续创作,同时让品牌触达更广泛持久的领域——秀场和广告虽好却转瞬即逝,但二三十年后电影依然存在,圣罗兰的名字将与之同在。"
贾木许回忆与圣罗兰的合作:"他们在美学上给予我全权信任。五年没拍片是因为受困融资压力,但圣罗兰不同,他们纯粹想提供帮助,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人。"
**金发野心**
格温妮斯·帕特洛身着瓦卡莱洛设计的圣罗兰礼服,设计师在旁注视。
2016年接掌圣罗兰时,瓦卡莱洛关闭了前任在洛杉矶设立的设计工作室。他明确表示自己来LA不为工作:"这里难寻灵感。虽然热爱加州的天气和50年代建筑遗风,但我的创作离不开巴黎。"
43岁的瓦卡莱洛自豪地自称"老派设计师":不追逐TikTok红人,不盲从潮流,厌恶病毒式营销与"爆款包袋"。这位羞涩温和的设计师带领着传奇时装屋,却未成为约翰·加利亚诺或马克·雅各布那样的公众人物。日常穿着牛仔裤、T恤和旧运动鞋的他,与自家设计的男装形成有趣反差。"如今我是父亲了,何必穿橙色衬衫配短裤?为谁穿呢?"
他邀请加斯帕·诺埃、贝亚特丽丝·达勒等电影人构建新时代的"圣罗兰圈子",延续创始人当年与德纳芙、名媛贝蒂·卡图等交往的传统。与他合作的美国演员包括佐伊·克拉维茨、克洛伊·塞维尼等"有深度的女性"。
"我不追求潮流,不愿沉迷社交媒体或快闪活动。圣罗兰的顾客更精致世故,排队抢购恰恰是奢侈的反面。"瓦卡莱洛坚持品牌应为"已具品位的女性"服务,"她们了解自身,懂得甄选。年轻顾客自会被优质设计吸引,但我不会特意讨好她们。"
尽管尚未重启高级定制工坊,他对时尚民主化趋势表示忧虑:"我期待时尚回归更专属、私密的本质。当下趋势正在稀释时尚的核心价值。"
伊夫·圣罗兰曾言其目标是提供"经典衣橱基石…规避短暂潮流"。瓦卡莱洛从档案中提炼出类似哲学,以流畅的极简设计勾勒当代女性的隽永形象。"圣罗兰探索过太多创意,很容易从往昔汲取灵感并现代化。这个品牌从不浮夸,始终是带着巧思的实穿服装,由穿着者的态度来定义。"
塞维尼欣赏瓦卡莱洛对传统的致敬:"他的设计有真正的情色张力,这是许多新锐极简设计师缺失的。你总能从他最新系列中看到对伊夫作品的呼应,那些暗黑或哥特元素让设计永葆现代性。"
六月底的巴黎商品交易所圆形大厅,瓦卡莱洛呈现2026夏季男装系列。法国声音装置艺术家塞莱斯特创作的浮瓷碗反射池中,冰块随机轻响,模特们手插口袋绕池徐行,肩部锐利、腰部收紧的闪亮西装采用李紫、焦橙与查特酒绿的柔和撞色。设计师的理念在男女装系列间渐进演变。
"我意识到以往展示的男性形象相较于女性显得脆弱。现在他们应是恋人或朋友,而非少年,能在晚餐时平等对话。"秀场笔记里夹着1950年伊夫·圣罗兰在阿尔及利亚的照片:他穿着及膝褶裥短裤,露出修长大腿。这张照片成为本季起点——幻想伊夫在70年代火岛度夏的模样。
"情色与距离"是瓦卡莱洛总结的圣罗兰作品两大主题:"矜持与放纵的张力:系着蝴蝶结的衬衫,扯开绳结便成了赫尔穆特·牛顿镜头前的裸体。"这种张力正是《白日美人》的核心,圣罗兰为德纳芙设计的端庄黑裙与黑色乙烯基风衣完美体现双重性。"这正是我热爱的圣罗兰特质:看似性感却始终疏离——你以为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
瓦卡莱洛常谈及"危险"的刺激:巴黎夜色、洛杉矶罪案史、阿贝尔·费拉拉的新黑色电影、安吉丽娜·朱莉的巫女风格、70年代毒品泛滥的夜生活。"1971年伊夫推出'丑闻'系列时,灵感源自40年代妓女的自由着装。那种'坏品味'在时尚中同样重要, Madonna将巨乳与十字架混搭的造型就是90年代例证。"
当谈论瓦卡莱洛颂扬肌肤、善用皮革蕾丝的设计时,很难避开情色话题。2012年好友安雅·卢比克在Met Gala上身着他个人品牌的白色丝绸晚礼服——斜向镂空躯干、开衩至髋骨的设计令他声名鹊起。
"众人视其设计为性感,但这并非他的初衷。"卢比克解释,"挑衅感来自克制而非张扬。他对比例的极致把控需要专业眼光才能领会。服装从不掩盖穿着者本身,当女性自信张扬地步入房间,性感自然流露。"
瓦卡莱洛在叛逆少年群体中反而最沉稳:"我经历过许多趣事,但更多是作为观察者而非参与者——尝试毒品、参加派对,都是90年代那种慵懒调性,不像现在这般激烈。如今的青少年时代似乎更可怕?"
父母从西西里移居比利时后,父亲做服务员,母亲任文职。瓦卡莱洛回忆童年充满温情:关爱他的家庭与追求兴趣的自由。作为独生子,他享受这种状态并培养了深厚友谊。每年与祖父母同返西西里的旅程中,意大利音乐至今唤起他 bittersweet 的乡愁。如今他在诺托附近的别墅度夏,邀请老友共聚,重现往日欢愉。
成长过程中性向从未被公开讨论:"这是心照不宣的事。家人从不质问,我想他们理解却从不贴标签。某种程度上,无需解释的感觉很好。"他在麦当娜身上找到了信仰与身份的平衡:"她总是戏谑看待宗教,我认同这种既批判又保持信仰的态度。"
虽热爱时尚,他最初未视其为职业:"布鲁塞尔是座务实的城市,该当律师或医生。这种沉闷或许正是比利时设计师辈出的原因——纯粹出于无聊。但我从未向往安特卫普,两城虽仅半小时车程,却似布伦特伍德与西好莱坞般天差地别。"
**导演剪辑版**
涉足电影制片对瓦卡莱洛而言既是个人追寻也是品牌拓展。"创作秀场与广告虽满足却短暂。二三十年后,电影永存,圣罗兰之名将与之同在。"
18岁时受《甜心俏佳人》影响进入法学院:"幻想像剧中律师在洗手间对嘴唱巴里·怀特般酷炫,现实却截然不同。"两年后他转读布鲁塞尔坎布雷视觉艺术学院,该校校友正统领法国时尚界。而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则孕育了"安特卫普六君子"等极简主义先驱。
"1998年看到奥利维尔·泰斯金斯为麦当娜《冻结》MV设计哥特造型后,我鼓起勇气报考时装学院。既然他来自布鲁塞尔且就读坎布雷,我也有希望!一切始于麦当娜、泰斯金斯和坎布雷。"
时装学院毕业后他加入芬迪团队,将拉格菲尔德草图转化为皮草大衣,同时创立个人品牌并迅速获得巴黎买手店支持。2013年受聘执掌Versus系列时,圣罗兰仍是遥不可及的梦——尽管他后来坦言这是唯一愿为之放弃个人品牌的设计师。
开云集团品牌发展副首席执行官弗朗西斯卡·贝莱蒂尼回忆:"我从未考虑过其他人选。他的作品始终切题、锐利且永恒。但超越服装本身,我需要能真实表达品牌价值的人——不是重复历史,而是以自身方式重构。安东尼尊重圣罗兰的核心:自由、精致、欲望。我期待进化而非革命。"
与瓦卡莱洛在日落大道Sushi Park的晚餐中,他笑言:"或许是我的错——带海莉·比伯来过后,她又带了金·卡戴珊和肯达尔,从此狗仔就蹲守在这里。"这家隐身于二层商场的寿司店是他在LA的最爱。
除电影制片外,他在圣罗兰原配饰店旧址开设Babylone书店,创立SL Editions出版社,并在圣罗兰右岸旗舰店地下室开设巴黎分店。作为品牌餐厅,其开业宣传片由洛尔莱昂和巴勒斯坦唱作人Saint Levant出演。(餐厅的黑檀木圣罗兰logo筷子官网售价495欧元)
佐伊·克拉维茨评价:"他热爱某物时,就想分享、投资并守护它。圣罗兰是个共同体,我们彼此相识、支持、共同成长。若每年更换Instagram红人,品牌将失去灵魂。"
德尼导演形容自己羞怯,以往看秀后便匆匆离去。直到受邀参加瓦卡莱洛为达勒在威尼斯举办的生日派对,友谊才开始滋长。"他提出参与我的电影——不仅是联合制片更是服装设计师——让我惊喜。服装是与演员构建角色的完美起点。"
当然并非所有项目都完美。《艾米莉亚·佩雷斯》虽引起轰动,却因主角争议推文错失奥斯卡势头。瓦卡莱洛对此不以为意:"电影制作本就伴随风险与危险——这正是吸引我之处。当今时尚界过于恐惧,精心算计与艺术家合作的得失。显然我不愿与种族主义者关联,但拍电影无法控制每个个体。"
圣罗兰制片公司常收到投资剧本,但除为夏洛特·甘斯布执导音乐录影带外,尚无新项目打动他。"标准很高,我尚未找到新的激情。"尽管奢侈品业明显下滑,圣罗兰仍按瓦卡莱洛的规划扩张。2025上半年销售额下降10%——若非古驰暴跌25%,本会引起更多关注。原因可能包括地缘政治动荡、通胀、关税与中国经济放缓。九月开云任命前雷诺CEO卢卡·德·梅奥执掌,其缺乏时尚背景或许正是意图所在。
"我不感到压力,这不在我的肩上。"瓦卡莱洛谈商业层面,"因一季失利或CEO决策失误就更替设计师是荒谬的。出问题时他们总指责创意总监。我们在创造艺术,建构某种存在。经历高峰后出现低谷是正常的。"
过去一年设计工作室的频繁变动反映了消费者与奢侈品牌的僵持:Demna入主古驰,皮乔利转战巴黎世家,布拉齐执掌香奈儿等。但瓦卡莱洛选择坚守。
"我收到过其他时装屋邀约,但拒绝了。对我而言,圣罗兰是终极殿堂。今日所见一切都与伊夫·圣罗兰的创造相连:危险、布尔乔亚、若隐若现的艺术、刚柔并济。对我来说,唯有香奈儿与圣罗兰是文化符号、法国遗产。为何要去别处?为更多金钱或名声?我不在乎名声。很庆幸在这里拥有完全艺术自主权,绝不会在别处冒险失去它。"
去年瓦卡莱洛与米肖在布伦特伍德山购入由中世纪大师克雷格·埃尔伍德设计的玻璃别墅,可眺望都市霓虹至太平洋全景。他们正与以修复现代主义杰作闻名的Marmol Radziner公司进行大规模翻新。
新系列已在酝酿。尽管思绪不停,他在LA的生活主要是"无所事事":居家阅读、观影、远足、去海滩——但避免下水。目前他仍放心让Luca在LA期间暂离学校:"这是我能保持叛逆的最后一年。四岁在学校能学什么重要东西?通过旅行、在美国说英语、与街头孩童玩耍,他学得更多。在学校无非学用刀切香蕉。"
当你读到此处,瓦卡莱洛一家应已重返洛杉矶的生活节奏。巴黎时装周刚刚落幕。七月交谈时,他正考虑用标志性的黑与海军蓝打造更锐利的作品。近来他的女装趋向柔美,但现在"危险"再度萦绕脑海:他构想在地标特罗卡德罗广场举办发布会,女性们相互打量,如同昔日男性在杜乐丽花园夜游。
"这是更强势的系列。我尽量避免政治化,但不会忽视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我的女儿刚满一岁,我希望她更坚强。"
人们会喜欢吗?这位设计师对自身视野的自信与对顾客的耐心同样深厚。他不急于求成:"品牌的魔力在于创造欲望。但追随潮流即扼杀时尚。每当某个品牌做好某样单品,所有品牌都跟风:同样的包,同样的外套。我的理念是:当消费者不知道明天需要什么时,你就成功了。因为说实话,你什么都不需要。只需吃饭、付房租、善待子女。但你认为你需要——这正是工作最神奇的部分。"
造型:洛伦佐·马丁(发型)、乔治·艾斯德尔(妆容)、珍娜·尼尔森(仪容)、阿什莉·约翰逊(美甲)、苏西·库里尼安(裁缝)。场景设计:玛丽·霍华德。制作:AL Studio。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安东尼·瓦卡莱洛为圣罗兰打造影像世界的简明问答
基础概念
问:影像化叙事对圣罗兰意味着什么?
答:创意总监通过服装设计与秀场布置,营造出充满戏剧张力、情绪叙事与强烈视觉冲击的沉浸式体验,宛若高级电影场景。
问:瓦卡莱洛与前任设计师的核心差异?
答:在延续品牌基因的同时,他更注重构建午夜魅影般的暗黑美学,通过锐利剪裁与场景化叙事打造具有电影质感的时尚幻想。
问:能否举例说明这种影像风格?
答:其巴黎梅尼蒙当街区秀场堪称典范——夜幕中模特从暗影步入强光,在粗粝墙面与戏剧灯光下构筑令人过目难忘的影像诗篇。
秀场呈现
问:为何偏爱非常规秀场?
答:从漆黑马利布海滩到巴黎幽暗街巷,这些场景本身即成为叙事载体,突破传统白盒子秀场,强化服装的戏剧表现力。
问:夜间走秀的独特价值?
答:夜色天然赋予神秘感与私密性,配合戏剧灯光能凸显服装的锐利轮廓与流光质感,致敬黑色电影美学。
问:音乐如何增强影像感?
答:选用治疗乐队等具有神经质美感的音乐或定制配乐,通过律动与情绪叠加构建紧张叙事,形成完整的感官沉浸。
设计美学
问:标志性设计元素有哪些?
答:锐利肩线西装、皮质机车夹克、镂空晚礼服、渔网袜与细高跟共同构筑充满力量感的衣橱,专为惊艳登场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