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布洛的故事——这位天马行空、惊世骇俗的贵族时尚编辑——完美诠释了何为时尚传奇。生于伦敦的她于1970年代末移居美国,在《Vogue》开启职业生涯,先后担任安娜·温图尔助理和安德烈·莱昂·塔利下属。凭借古怪衣橱、特立独行的交友圈(如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以及用巴黎水和香奈儿五号香水擦拭办公桌等奇癖,她迅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1986年回到英国后,她先后在《Tatler》《英国Vogue》和《星期日泰晤士报》担任要职,其打造的时装大片不仅突破边界,更彻底重塑了行业标准。布洛以独树一帜的视角呈现时尚,将高级时装与前卫美学熔铸成标志性风格。

这位伯乐的慧眼更令人称奇——她总能在设计师或模特尚未察觉自身潜力时便发现其颠覆性才华。经她提携的新星包括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菲利普·崔西、杰瑞米·斯科特,以及超模斯特拉·坦南特和索菲·达尔。即便在这些新秀功成名就后,她仍持续给予支持。

2007年离世后,其生平被丈夫德特马尔·布洛与汤姆·赛克斯写入《Blow by Blow》(2010)。她的标志性衣橱后来亮相伦敦萨默塞特宫《Fashion Galore!》大展,并出现在多部麦昆纪录片中。如今时隔近二十年,以她为主角的传记电影《时尚女王》即将问世,由安德丽娅·赖斯伯勒担纲主演。

"伊莎贝拉从任何角度看都独一无二,"崔西向《Vogue》谈及这部致敬故友的电影,"这些荣誉她当之无愧。"威尔士卡迪夫片场气氛炽烈——摄影组穿梭不停,助理们通过对讲机协调,服装袋呼啸而过。置身改造为片场的仓库,导演亚历克斯·马克思阐述项目缘起。

"筹备历时十年,"马克思说,"最初是在多伦多电影节观看詹尼斯·乔普林纪录片时听友人谈及她。当我深入研究后,立即决定要拍这部电影。"获得布洛亲友团支持后,马克思组建团队筹集资金,终将构想化为现实。当日拍摄重现时尚史关键一刻:麦昆1994年春季"虚无主义"大秀——仅是其第三场发布会,却以争议性的低腰裤预告了革命性创作。

拍摄分两部分:先捕捉后台的混乱能量,再呈现T台盛况。后台区域衣架林立,化妆台散落烟蒂。墙面贴着模特名单与告示"严禁在服装附近吸烟——包括你,伊茜!x",每处细节精准复刻秀前氛围。

场记板敲响,模特们匆忙进行最后修饰,细眉乱髻间散落碎发。饰演麦昆的《浴血黑帮》男星乔·科尔身着别满针线的格纹衬衫,旋风般调度模特队伍。身后气定神闲的布洛(赖斯伯勒饰)指间夹烟,一袭收腰黑夹克配层叠白裙,点缀黑亮片的菲利普·崔西帽饰垂落白色圆环装饰黑丝——标志性红唇点睛之笔。(现实中贝克汉姆曾盛赞此帽,她妙答:"谢谢——好东西都带洞。")

服装还原至关重要。布洛去世后,挚友达芙妮·吉尼斯买下其全部藏品,此次慷慨出借八成戏服。最瞩目当属麦昆毕业系列中那件粉色铁丝网纹外套——内衬缝入真人发丝,灵感源自开膛手杰克。"除吉尼斯的收藏,崔西、莫罗·伯拉尼克等设计师或出借原品,或协助复刻经典造型,"戏服总监西恩·埃文斯透露。

现场聚集着演员、群演及布洛真实亲友。前排"观众"包括《Vogue》的哈米什·鲍尔斯、麦昆家人及布洛丈夫德特马尔——本尊亦在座。随着场记板声响,赖斯伯勒饰演的布洛从幕布后现身,沿前排昂然入座。模特们相继登台,透明薄膜染锈裙、湿透白T恤等震撼造型次第呈现,尤以暴露肌肤的低腰裤配短上衣引发惊叹。大秀在布洛与麦昆母亲带领的起立鼓掌中落幕——又一真实细节。

12小时拍摄结束后,德特马尔追忆亡妻:"伊茜定会爱极这一切。当亚历克斯来找我时,这份荣幸她也会感同身受。至于由奥斯卡提名者扮演她?"他温暖一笑,"还有什么不完美呢?"他忆起1996年加利亚诺执掌迪奥后与他们的会面。布洛打趣道:"今天见过不少我这样的人吧?"设计师当即回应:"伊茜,这世上没有第二个你。"

这正是《时尚女王》试图捕捉的精髓——布洛与她非凡的人生,永远举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