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974年出生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近在《时尚先生》采访中开玩笑说"去年情绪年龄才满35岁"时,我不禁开始思考单身朋友与潜在伴侣之间普遍存在的情感成熟度差距。
当然,断言所有男性都情感幼稚(或所有女性都更情感进化)是荒谬的——更不用说这种论调还强化了过时的性别刻板印象。但情感成熟度确实难以捉摸。正如忘年恋常揭示的,一个人的生理年龄未必与其人生阶段匹配——也不决定其择偶取向(看看总与20+女性交往的迪卡普里奥便知)。让我们深入解析:
### 何为情感成熟?
《今日心理学》指出,情感成熟者具备三大特质:
1. 能为自身感受、反应及人生选择负责
2. 能同时体察自己与他人情感
3. 即使艰难也坚持坦诚沟通
这并非意味着他们从不发怒,而是愿意承认错误——尤其当伤害他人时。这呼应了琼·狄迪恩1961年对自尊的定义:"品格——即对自我人生负责的意愿——正是自尊萌发的源泉。"
### 流行文化中的情感幼稚角色
想想《都市女孩》里那位挣扎的20+作家汉娜·霍瓦斯和她同样自欺欺人的朋友们;或是《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直到剧终仍需成长的浪子巴尼·斯廷森;就连《欲望都市》的凯莉·布拉德肖也算不上情感成熟典范(还记得她因大先生把麦当劳砸向墙壁吗?)。但到了《就这样...》,她终于掌握了自身幸福的主控权。
### 与情感不成熟者交往的风险
临床心理学家尼克·维格纳尔警告,情感幼稚的伴侣可能难以展现脆弱、抗拒新体验或害怕独处思考。他们往往还执着于争辩最后发言权。虽然人人偶有此类行为,但若形成模式就会损害关系。
### 情感成熟度能提升吗?
可以——但需时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11年研究发现,情感幸福感通常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而正念练习、日记记录与设定边界等也有助益。
### 延伸阅读推荐
想了解童年如何塑造情感成熟,林赛·吉布森的《不成熟父母的成年子女》值得一读。若想探究情感成熟与智商、善良等特质的区别,不妨翻阅特拉维斯·布拉德伯里与琼·格里夫斯合著的《情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