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丽莎·洛萨达-奥利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她于2017年出版诗集《Peluda》(西班牙语意为"多毛"),2021年推出首部小说《梦见你》,以诗性笔触探索赛琳娜·奎因塔尼利亚的文化遗产。2023年她推出神秘题材的跨代际小说《坎德拉里亚》。如今她带着短篇小说集《超越合理怀疑,耶稣复活了!》回归文坛,这部作品与其大胆书名相得益彰。
本周,Vogue与洛萨达-奥利瓦聊及身体恐怖隐喻、从福音派高速公路广告牌语法中获取灵感、作为危地马拉-哥伦比亚裔美国作家的身份认同等话题。为清晰简洁起见,访谈内容经过编辑。
Vogue:创作发布短篇小说与写小说或诗歌有何不同感受?
梅丽莎:我觉得短篇写作更接近诗歌,两者都需要凝练表达,且常伴随着不确定的情感进行创作。有时完成作品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真正想表达什么——写诗时也是如此。
Vogue:这个震撼的书名是如何诞生的?
梅丽莎:我和书中角色一样在高速公路广告牌上看到这句话。这些福音派标语本为传播信仰,但其语法结构——那个逗号,那个感叹号——令我震撼。这句子如此狂野。我也思考过如此笃信某件事物所具有的瑰丽与强烈。书中角色都在试图相信些什么,或许自以为比信仰上帝者更高明,实则因孤独或自我追寻而追逐着可能伤害自己的事物。
Vogue:创作关于悲伤的艺术作品是否有助于个人疗愈?
梅丽莎:创作过程能帮人理清思绪,我在完成作品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应对什么——那是关于世界剧变的哀恸。这些处于成年边缘的角色,正面对理想世界幻灭或急速变迁的悲伤。许多故事写于疫情居家期,那段 processing 时光让我明白:悲伤是你每日与之共存的熟悉存在。
Vogue:书中充斥诡异情绪与身体恐怖元素,您本身是恐怖题材爱好者吗?
梅丽莎:我热爱恐怖题材但胆子很小。刚看完《武器》时觉得"不过如此",结果凌晨五点还睡不着[笑]。恐怖电影常萦绕心头并影响我的诗歌创作,很容易将恐怖元素转化为隐喻,藉此处理难以名状的情感。
Vogue:故事具有空间延展性,是否受到旅居海外经历启发?
梅丽莎:每个角色的职业都很重要。我借鉴了自己从事过的工作,以及在一个地方与逐渐在乎的人们共处的经历。有个故事以危地马拉为背景,我随家人重访时遭遇文化冲击——毕竟已阔别太久。正如书中角色,我在探寻自我在世界的位置以及与故土的关系。
(关于艺术家应当全盘接受的提问)
现在完全不这么认为了。这样只会让人精疲力竭,最终置身本不该处的境地,与并非真心为你着想的人共事,做着无关紧要的工作。但除非亲身经历,否则很难知道该拒绝什么。我觉得自己作为作家和艺术家已经成熟,现在懂得如何拒绝——但若非经历那些艰难时刻,也无法学会这点。
(受影响的作品集)
深受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你去哪儿,从哪儿来?》和雪莉·杰克逊的《牙齿》启发。杰克逊的《詹姆斯·哈里斯历险记》中,那些对家庭生活不满的女性总会遇到名为詹姆斯·哈里斯(或吉米)的神秘——有时是魔鬼般——的角色。我着迷于小说中保持未定义状态的陌生人这个概念。
《超越合理怀疑,耶稣复活了!》
书店售价24美元
常见问题解答
关于梅丽莎·洛萨达-奥利瓦新短篇小说集的常见问题
1 新书书名是什么?
《超越合理怀疑,耶稣复活了!》
2 作者是谁?
诗人、作家、表演艺术家,以融合幽默、情感与文化主题的独特声线著称,常探索身份认同与个人经历
3 内容主题?
充满诗性且奇诡迷人的短篇集,融合超现实主义、个人叙事与文化评论,聚焦信仰、怀疑与身份认同
4 作品类型?
具有诗性与实验元素的虚构类短篇集
5 诗性体现在?
文字充满韵律感与丰富意象,即使散文体也如延伸的诗篇
6 为何称"奇诡"?
包含超现实、荒诞或非常规元素,突破传统叙事框架
7 适合哪些读者?
喜爱当代短篇小说、诗歌、实验文学,关注身份、文化、信仰及生活荒诞性的读者
8 需预先了解作者其他作品吗?
可独立阅读,但熟悉其风格会提升阅读体验
9 常见主题?
信仰、身份认同、归属感、幽默、悲伤,以及日常与魔幻现实的交融
10 是否宗教题材?
书名虽涉及耶稣,但采用诗性隐喻或批判视角,广义探索信念与怀疑
11 篇幅如何?
短篇集通常150-250页,具体请参考出版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