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廉斯堡共进午餐时,独立流行乐队The Marías的主唱玛丽亚·扎尔多亚人如其声,散发着与她的音乐如出一辙的温暖与灵动。我们窝进餐厅卡座,像经历旋风般一年后重逢的老友般畅谈——对扎尔多亚而言,这确实是波澜壮阔的一年。
故事要追溯到:2024年,The Marías在扎尔多亚与乐队鼓手乔什·康威结束多年恋情后,发布了第二张录音室专辑《Submarine》。这场分手让乐迷——包括扎尔多亚自己——都在质疑乐队能否存续。
The Marías依然存在,但正是在这份不确定性中,诞生了扎尔多亚的全新个人企划“Not for Radio”,以及于今日发行的专辑《Melt》。这份心碎与身份认同危机催生的音乐企划标志着她创作生涯的重启。“分手后我充满困惑,”扎尔多亚坦言,“结束七年感情后,作为独立个体的我是谁?脱离这段关系的我又该如何自处?这让我开始思考没有这段关系后,我的音乐身份又该如何定义。”
为探寻答案,她与创作型音乐人萨姆·埃维安展开合作。“我告诉萨姆自己正在经历巨变,有太多情绪需要宣泄。我写了一首歌,他也发来正在制作的音轨,”她解释道。曾与她在The Marías单曲《No One Noticed》中合作的卢卡·布塞拉提也受邀加入。最初的艺术实验最终化作《Melt》的第六支单曲《Not the Only One》,尽管这首作品历时近一年才被收录进专辑。
二月,扎尔多亚与两位合作者在纽约州北部进行了三周的创作录制——这片土地对这位圣胡安出生的艺术家而言堪称意外之选。“我想彻底跳出舒适圈,远离洛杉矶进行录制,”她说,“作为波多黎各岛民,极北雪乡正是完美反差。”工作间隙,他们在林间漫步,品尝农场直供的鲜鸭蛋。
《Melt》延续了The Marías标志性华丽层次与迷幻音效中熟悉的柔软哥特气质,但节奏更舒缓,情绪更幽深。“The Marías是完整的乐队,但从第一天起,所有音乐都是我与乔什共同创作,因此你们听到的是两人风格的融合,”扎尔多亚强调,“而个人作品我希望营造出在树下自然冥想、或凝视列车窗景时的聆听体验。”(若某支曲子偏离这种氛围,她会调侃“吸血鬼浓度不够”!)
专辑基调既汲取纽约冬林的寂静诗意,也融汇了埃维安与布塞拉提对《指环王》的热爱——没错,他们也成功让扎尔多亚入了坑。“我们三人的合作行云流水,源于相似的音乐直觉与共通的灵感源泉,”她表示,“在创作《Back to You》时仿佛星辰归位——旋律自然流淌。当我们沉浸在各自动感领域时,一首完整的歌已悄然成型。”有趣的是,他们后来发现当晚星象确实罕见连珠。
专辑发布前一周,扎尔多亚在哈德逊河畔安娜达尔的巴德学院布莱斯沃尔德花园为乐迷举办了一场极致试听会。“我极度注重构建世界的细节,”她向我透露,“希望人们能调动所有感官体验这张专辑。”
乘都会北线铁路快速抵达波基普西后,我踏入她精心打造的哥特梦境——宛如玛丽·雪莱与埃默拉尔德·芬内尔联袂主持的盛宴。烛台在深色马蹄莲扎成的高耸花丛间摇曳,一旁堆叠着酥脆的黄油曲奇。六英寸高的三明治塔与蔬菜花束点缀空间,每位宾客手持装载新专辑的CD机,在锡版照片中定格身影,将野花压制成纪念品。整个体验与《Melt》的艺术世界完美交融:质感丰盈、奇诡浪漫、超现实意境,精准契合扎尔多亚开启大胆新篇章的愿景。“我很期待人们以不同方式重新认识我,”她莞尔道。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玛丽亚·扎尔多亚最新音乐项目的常见问题解答,旨在为各层级乐迷提供清晰简洁的指南:
【基础篇】
Q1 玛丽亚·扎尔多亚的主要音乐项目是什么?
A 她主导的音乐项目是乐队The Marías
Q2 如何理解她音乐中“华丽氛围感”的特质?
A 指通过层次丰富的器乐、丝滑人声与混响效果营造出沉浸式声场,让人仿佛置身于歌曲构筑的意境中
Q3 乐评中常提到的“暗色质感”指什么?
A 指其作品在梦幻流畅的旋律下隐藏的忧郁底蕴,并非恐怖元素,而是更贴近内省与暧昧的情绪表达
Q4 为何说她的音乐具有不可替代性?
A 她以独到的气声唱腔融合多语种与音乐流派,形成了极具个人印记的声音标识
Q5 入门推荐曲目有哪些?
A 建议从《Cariño》《Hush》《Over the Moon》《Ruthless》入手,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她浓郁的氛围美学与暗调风格
【进阶篇】
Q6 如何从技术层面实现标志性的氛围音效?
A 运用大量人声与吉他混响/延迟效果、叠加和声、模拟合成器暖音色,以及受神游舞曲影响的慵懒鼓点节奏
Q7 作品常见的叙事主题有哪些?
A 多探讨欲望、复杂情感关系、怀旧情绪、亲密关系与自我剖析,这些主题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暗调底色
Q8 类似风格的艺术家或流派推荐?
A 虽独具特色,但可尝试聆听:Men I Trust的梦幻质感、Bomba Estéreo的双语演绎、Crumb的复古律动,或是拉娜·德雷更具迷幻色彩的慵懒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