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碎”而死亡听起来或许夸张,但这确实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医学病症。如果你曾经历过强烈的心碎感并引发实际胸痛,可能就体验过医生所说的心碎综合征。

多年来,这种病症虽经研究却始终缺乏明确治疗方案。不过最新研究可能让我们离治愈更近一步。

心碎综合征究竟为何?又称章鱼壶心肌病,当心肌暂时性衰弱时会引发类似心脏病的严重健康问题。该术语源自日本,医生发现患者心脏膨出的部位形似章鱼陷阱。章鱼壶意指"章鱼陷阱罐",通常影响心脏顶部的左心室。

由于症状与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衰征兆相似,医生诊断至关重要。纽约西奈山卫生系统心血管健康差异中心主任伊西尔玛·弗格斯博士解释,可通过血液检测和超声检查来发现血液及心脏结构异常。幸运的是,心碎综合征经适当治疗通常可逆,超声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典型心梗阻塞及心脏异常是否会自行消退。

确切诱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弗格斯博士等专家认为重大压力事件——如亲人离世、经济困难时期失业或重大分手——可能从生理上削弱心脏功能。

研究显示心碎综合征主要影响60岁以上女性,但年轻女性病例也在增加。自21世纪初以来确诊率持续上升。虽然女性易感原因尚未完全破解,弗格斯博士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普遍应激敏感性有关。

但并非所有压力事件都会引发心碎综合征。研究表明发病者可能本身存在心脏问题或患病倾向。压力会使皮质醇水平骤增,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儿茶酚胺类物质激增,这可能引起心跳过速或功能异常。

运动对管理心碎综合征有何作用?据《卫报》报道,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大会公布的研究显示疗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纳入76名章鱼壶心肌病患者,在标准护理基础上,部分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另一些参与有氧运动、游泳、骑行等锻炼计划,持续12周。运动组相较仅接受标准护理者展现出更佳活力与健康指标,表明运动与认知行为疗法可减少心衰甚至死亡等严重副作用。

虽然运动对心脏病患者有益不足为奇,但该研究同时凸显认知行为疗法的潜力。资助该试验的英国心脏基金会临床主任索尼娅·巴布-纳拉扬博士指出,行为疗法能增强心脏功能、改善患者体能,但需进一步研究确认这些方法能否带来长期生存获益或症状缓解。《Vogue》就研究内容联系欧洲心脏病学会,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弗格斯博士解释,心衰、心脏病发作、心律不齐或心功能减退者通常被建议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同理可推运动对心碎综合征应有相似效果。她补充说运动能增加心脏供氧,增强心功能并改善情绪。

从心理健康角度,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精神病学临床副教授西娅·加拉格尔博士强调,焦虑与痛苦不仅存在于意识中,更会体现在躯体上。她指出大脑与身体的联结,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能缓解生理症状,例如用每日20分钟步行替代过量咖啡摄入,可获显著健康收益并减轻焦虑抑郁。

运动还能建立促进心理健康的规律生活。加拉格尔认为,在感到不堪重负或深陷悲痛时,创建可预测的新生活框架尤为有益。

尽管立竿见影的治愈方法尚属理想,目前最佳途径仍是保持最佳健康状态。弗格斯博士建议,虽然难以预测谁会出现心碎综合征,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风险因素,能最大限度避免严重后果。

若对美容健康趋势有疑问,欢迎联系《Vogue》资深健康美容编辑:beauty@vogue.com。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为保持心脏健康而运动的相关常见问题解答:

【入门基础】
1. 为何运动对心脏至关重要?
规律运动能增强心肌、提升泵血效率、降低血压和坏胆固醇,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脏病风险。

2. 零基础如何开始?
从每周多数日子进行10-15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起步,重在坚持。随体能提升逐步延长时间与强度。

3. 心脏所需运动量是多少?
多数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分日完成。

4. 有氧与力量训练对心脏有何区别?
• 有氧运动:能持续提升心率,直接增强心血管健康
• 力量训练:通过增肌控制体重、改善代谢,间接支持心脏

【运动类型】
5. 有哪些易操作的低冲击运动?
快走是最佳选择,其他包括游泳、动感单车、水中有氧运动和椭圆机训练。

6. 必须去健身房吗?
完全不必。在家或社区通过步行、慢跑、爬楼梯、自重训练或在线健身视频均可有效锻炼。

7.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脏安全吗?
对体能基础良好、无心脏问题者非常有益。但初学者或心脏病患者需在医生评估后开始。

【注意事项与安全】
8. 心脏病患者能否运动?
(原文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