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中心剧院新任艺术总监莉尔·德贝索内特本月在薇薇安·博蒙特剧院复排音乐剧《雷格泰姆》,以此完成她的履新首秀,但这位导演对"时空穿越"并不陌生。二十岁出头时,她在格拉梅西公园教堂地下室执导的纽约处女作,正是一部关于耶路撒冷综合征——一种罕见宗教狂热症状,患者会自认为是圣经人物——的原创戏剧。
为给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纽约及周边地区的《雷格泰姆》寻找灵感,我与德贝索内特在夏末的明媚晨光中相约曼哈顿下东区的下东区廉租公寓博物馆。剧中,刚从东欧移民而来的艺术家泰特(布兰登·乌拉诺维茨饰)居住的廉租公寓,就坐落在这座博物馆现址附近。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时,我的眼睛尚未适应锡制天花板与破旧木栏杆构成的昏暗门厅,德贝索内特却已注意到烟熏墙壁高处的一处彩绘装饰:一个散发着微光的椭圆形小画,描绘了湛蓝晴空下树林与田野环绕的小屋。
"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我们凝视着这幅宁静画面时她轻声道——这与我们想象中百年前拥挤窒息的走廊形成鲜明对比。后来我们得知作者已不可考,或许是位以绘画技能抵扣租金的租客,或是借这幅描绘美国梦的田园图景寻求慰藉的艺术家。
《雷格泰姆》以其宏大复杂的视角,展现了动荡的20世纪初美国梦的永恒承诺与被剥夺者的痛苦。改编自E·L·多克特罗1975年小说的故事如万花筒般交织着三个家庭的命运:富裕的白人夫妇与他们的孩子、因新生儿而试图破镜重圆的黑人夫妇、犹太移民鳏夫与他的幼女。他们的生命轨迹彼此交错,并与无政府主义者埃玛·戈德曼、杂耍明星伊芙琳·内斯比特、民权领袖布克·T·华盛顿等历史人物产生碰撞。
故事始于新罗谢尔郊区,"母亲"(凯西·利维饰)送别"父亲"(科林·唐纳饰)——这位烟花制造商兼业余探险家正加入皮里司令的北极远征。当他们的船只启航时,与一艘载着泰特父女(塔比莎·劳林饰)驶向埃利斯岛的"破船"擦身而过。与此同时,母亲在花园发现被遗弃的黑人婴儿后,收留了孩子与他绝望的生母莎拉(尼歇尔·刘易斯饰),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从此天翻地覆。很快,婴儿的父亲小科尔豪斯·沃克(约书亚·亨利饰)——一位曾用拉格泰姆音乐追求莎拉却后来辜负她的非裔天才钢琴家——开始每周日从哈莱姆驱车前来,渴望挽回爱人。
悲剧的酿成岂非意料之中?特伦斯·麦克纳利的原著剧本与林恩·阿伦斯的歌词仿佛预言了当今分裂的政治话语:皮里司令称移民来自"污水池国家";银行家J·P·摩根吹嘘"造就伟大国家"的精英;新移民泰特用绳子拴住女儿,唯恐骨肉分离。再加上种族主义、名人崇拜与警察暴行,现代美国悲剧的要素已然齐备。
然而斯蒂芬·弗拉赫蒂的史诗级配乐——通过切分音的拉格泰姆、棱角分明的爵士不协和音、哀婉的挽歌、激昂的民谣与克莱兹默元素勾勒人物蜕变——同时闪烁着希望与韧性的微光。这种令人想起阿隆·科普兰的恢弘美式音景,内在蕴含着渴望与希望。
【红色警报】
导演莉尔·德贝索内特身着加布里埃拉·赫斯特服饰
在廉租公寓博物馆二楼,我们探访了1902年前后居住于此的俄罗斯犹太夫妇珍妮与哈里斯·莱文的公寓。他们在这三间小屋里经营服装厂并抚养五个孩子。导演从莱文家绛红色衣柜与淡蓝色印花墙纸中获取了舞美灵感。隔壁仍在修复的公寓里,考古人员发现的几件简单玩具令我潸然泪下:四颗玻璃弹珠和一个比儿童手指还小的黑色金属玩偶。(完整披露:据家族口述,我已故父亲就在街对面的廉租公寓出生成长,与父母及六个兄弟姐妹挤在两个狭小房间里。)
在几个街区外的Russ & Daughters咖啡馆用餐时(我点了冷罗宋汤,德贝索内特选择了烟熏三文鱼、鸡蛋和土豆烙饼),这位热情的导演谈起在巴吞鲁日的成长经历:她幼年便发现对导演工作的热爱,常召集妹妹、邻里孩童甚至家犬进行即兴表演。如今她与丈夫及两名幼子住在布鲁克林,业余时间热衷社区聚餐、为儿子的棒球赛助威,并在当地合唱团放声高歌。
她将戏剧视为集体事业的热忱可追溯至被其称为童年"戏剧质感"的经历——狂欢节、橄榄球赛、教堂活动等充满盛典、音乐与色彩的事件持续不断,凝聚了不同年龄与背景的人群。这种理念促使她创建并运营纽约公共剧院的"公共工程"项目近九年,将社区团体与专业演员汇聚于大型制作中。
在弗吉尼亚大学读大一时,德贝索内特专程赴纽约观看原版百老汇《雷格泰姆》,那场传奇演出汇聚了布莱恩·斯托克斯·米切尔、奥德拉·麦克唐纳、马林·马齐等明星,还有时年11岁的丽娅·米歇尔。(该剧斩获多项托尼奖,包括麦克唐纳饰演的莎拉、麦克纳利的剧本、阿伦斯的歌词及弗拉赫蒂的配乐。)
刚结束《玫瑰舞后》中妈妈玫瑰一角广受好评的百老汇演出的麦克唐纳,回忆起1998年版制作伊始:"从第一次工作坊听到《梦想之轮》时,我就知道自己在参与非凡之作。现场涌动着触电般的能量——千年之交将至,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能以某种方式推动社会前进。"
对德贝索内特而言,这部剧"具有史诗特质,既捕捉人群与历史的流动,又以情感亲密性讲述深度个人故事"。她回忆道:"剧中音乐使历史的痛苦与梦想变得真实,这对我具有革命性启示。我当即认定:这就是我想创造的戏剧。"
大四春假期间再次造访纽约时,她在拉瓜迪亚机场偶遇实验戏剧界泰斗安妮·博加特,由此获得协助博加特的临时工作。这次经历给予她移居纽约的信心。但闯入导演界困难重重:"导演没有试镜机会,"她解释道,"谁会平白给你资源、合作者或场地?"于是她白天打零工——包括在非法扑克俱乐部值夜班——同时在教堂地下室与天台排戏,最终凭借2007年布莱希特《屠宰场的圣琼》 production 崭露头角。
在PS122剧场观看《屠宰场的圣琼》时,观众群体的单一性令她震惊。这段经历催生了她的社区工作,最新成果是"一国一计划"——与市长办公室、健康中心及本地艺术家合作,在18座美国城市创作于去年夏季同一天首演的作品。受1930年代联邦剧院计划及其导演哈莉·弗拉纳根(她称之为"美国戏剧史上最具远见的人物")启发,德贝索内特认同弗拉纳根的理念:每个人都应享有艺术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担任纽约城市中心"经典重现"系列艺术总监五年后,德贝索内特如今加入林肯中心剧院。去年十月大选期间,她执导的《雷格泰姆》连演两周并获得盛赞。观众与评论家皆从角色的理想与幻灭中感受到超越政治的情感共鸣。
饰演母亲的凯西·利维演唱《回到往昔》——首关于爱与变革的早期女权主义 ballad。利维形容这是"标志性歌曲之一,深刻道出我们作为女性、作为个体、作为社会的处境"。莎伊娜·陶布再度出演埃玛·戈德曼,她称这个角色是唤醒本·莱维·罗斯饰演的"母亲 Younger Brother"政治意识的"激进助产士"。陶布指出,戈德曼在观众面前挥洒自如的表现与德贝索内特的戏剧社会观不谋而合:"她将演讲称为'狂喜之歌',并著有关于戏剧如何为社会提供强大镜鉴的著作。"
拥有33名演员与28人管弦乐团的《雷格泰姆》对任何导演都是重大挑战。但饰演泰特的托尼奖得主布兰登·乌拉诺维茨表示,在德贝索内特注重社区化的领导下,这次经历充满使命感:"这就像个传递讯息的共同体。身处如此庞大的团队宛如集体信任背摔——我们完全相互依存。"
拉格泰姆音乐本身是戏剧冲击力的核心而非背景。饰演小科尔豪斯·沃克的约书亚·亨利解释:"音乐律动如同美国当时的自我诘问: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人?我们正在成为谁?"对亨利而言,科尔豪斯后期 powerful ballad《让他们听见你》直指当下分裂的时代:"在如此复杂的时刻,我们如何看见彼此、听见彼此?"
对德贝索内特而言,答案在于对戏剧疗愈力的深切信念。"它源于真相的释放,"她说,"关乎我们如何通过共同聚焦聆听与接收故事来创造神圣空间。《雷格泰姆》是一部包罗全部情感维度的史诗——关于思想、激情、暴力、浪漫、社会运动、悲剧的音乐剧,以及在社群与正义斗争中寻获的希望。"
本期造型:
发型:浦木和美
妆容:马可·坎波斯
剪裁:阿兰娜·贝纳罗夫
制作:Modem Creative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百老汇新版《雷格泰姆》复排的常见问题列表,旨在为首次观剧者与资深剧迷提供实用信息
基本信息
问:《雷格泰姆》讲述什么故事?
答:这部音乐剧交织了20世纪初美国三个群体的故事:富裕的白人郊区家庭、来自哈莱姆的黑人音乐家、以及犹太裔拉脱维亚移民。作品探讨种族主义、移民与社会变革等主题。
问:这是新剧还是复排作品?
答:属于复排制作。原版制作1998年在百老汇首演并大获成功,赢得多项托尼奖。本次是为新一代观众打造的全新制作。
问:演出时间与地点?
答:将登陆百老汇。具体剧院、预演及开幕之夜日期将由制作公司公布,请关注百老汇官方消息源获取更新。
问:主演与创作团队是谁?
答:卡司阵容与完整创作团队通常于预演开始前公布,相关信息将在剧目官网及社交媒体广泛宣传。
新观众指南
问:从未听说过《雷格泰姆》,为何此次复排备受关注?
答:该剧改编自E·L·多克特罗著名小说,拥有震撼人心的经典配乐,被视为音乐剧典范。复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让新一代有机会观赏这部直指当今诸多社会议题的经典之作。
问:剧中包含何种音乐类型?
答:斯蒂芬·弗拉赫蒂与林恩·阿伦斯创作的配乐融合了传统百老汇、拉格泰姆、福音与民谣元素,气势恢宏且情感丰沛。
问:是否适合儿童观看?
答:剧目涉及种族暴力与死亡等成熟主题,通常建议青少年及以上年龄观众观看,具体内容指引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现实意义与主题
问:为何称其具有惊人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