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那年,我和当时最好的朋友去了人生中第一场音乐节——蒙特利尔的Osheaga。演出阵容令人惊叹,但没人告诉我们音乐节光鲜背后的现实:无尽的长队、雨中滑溜危险的泥泞,还有年轻人被担架抬走的揪心画面。最后一夜,当我们拖着沾满泥浆的鞋子蹒跚回到爱彼迎时,我发誓再也不来了。

此后十三年信守这个承诺并不难,尤其当音乐节逐渐演变成人气竞赛时。作为一个清醒的单身女性,我仅有几位挚友,大多时候因害怕独行会显得格格不入而避开这些场合。但今年看到Osheaga阵容——Doechii、杀手乐团和奥利维亚·罗德里戈参演——且恰逢生日周末时,我决定再给音乐节一次机会。

重返大学所在的城市自然让我反思自己的蜕变。当年在蒙特利尔每周狂欢三夜的女孩,与如今寻求平静的我已判若两人。如同宅女走出舒适圈,我挤上拥挤的地铁奔赴会场时已做好应对混乱的准备。意外的是,抵达后只见人群悠闲坐在山坡上欣赏多米尼克·菲克表演。深入场地,经过随电子乐热舞的活力群体,旁边还有人躺在豆袋沙发上。记忆中的泥泞地被人工草坪取代,人们仰卧其间凝望天空。

三十三岁生日前夜,本担心会不合时宜,却注意到许多同龄或年长的观众。在乔贾·史密斯醇厚的歌声中逐渐沉浸,夕阳浸染粉云时,人群随她灵魂乐的节奏轻轻摇曳。望见皇家山十字架在柔橘色天际的熟悉轮廓,想起年轻时通宵达旦后见它被晨曦点亮的清晨。这一次,我对前排男子手中的霓虹橙鸡尾酒毫无兴趣,不再需要借迷失自我来获得归属感。乔贾在台上持续补水,观众醉意也远淡于十三年前——这变化令我欣慰,因我曾担心众人皆醉我独醒。

虽仍因无法完全放松而稍显拘谨,但一小时后,我竟发现自己挤在第一排纵情呐喊,恍若重回二十岁。赶往杀手乐团现场时,《Mr. Brightside》的前奏响起,我才惊觉迟到。随着人潮奔向这首青春颂歌,突如其来的能量涌动令人振奋。惊讶于同龄人鲜少跟唱《Smile Like You Mean It》——尤其那句"男孩,终有一天你会长大",我意识到乐队也拥有了年轻粉丝。身旁发间缀满亮片的女孩向朋友打听主唱年龄,搜索后有人惊呼:"布兰登·弗劳尔斯都44岁了…状态真好!"

我不禁失笑——44岁于我不再如往昔那般遥不可及。越过穿露脐装的少女,注意到人群中抽着大麻烟的女士。如布兰登般,她额间已刻细纹。吸食时,她 behind厚镜片闭上未施粉黛的双眼,灰黑发丝垂落微驼的肩头。她随乐起舞旁若无人,我忽然意识到周遭少女或视其为异类,但于我,这份从容才是真正的自在。我不再羡慕身旁少女的活力——曾嫉妒年轻,如今更钦佩年长女性的自信。若论全然活出自我,当属Doechii。她穿着棕褐色荷叶边裙摆随扭臀舞飞扬,长辫如套索般挥舞,跳绳般雀跃,双手捂耳吐舌做鬼脸。麦克风架过高便直接推倒——这正是成年之美:随心所欲的自由。原担心在高能量演出中孤立无援,但见他人独自起舞便觉安心。当晚回到蒙特利尔四季酒店,沉入柔软床垫时,感激年岁让我不再像二十岁时与友人挤在破旧爱彼迎地板上过夜。

三十岁参加音乐节的另一优势是懂得倾听身体。生日当天感到疲惫便放慢节奏,在酒店做完深层组织按摩后,前往贾斯汀·特鲁多曾光顾的Marcus餐厅享用晚餐。没有油腻的节庆食物,取而代之的是意大利乳清干酪香草饺、魁北克枫糖渍茄子等精致菜肴,周身清新洁净与昔日音乐节的污浊判若两人。

匆匆晚餐后赶赴格雷西·艾布拉姆斯现场。当她注意到生日标语说"这场生日派对真盛大"时,我恍然或许参会是为逃避无人庆生的现实。但孤独仍会趁虚而入,环顾四周,我看到理想中三十三岁该有的生活:带女儿跟唱《That’s So True》的年轻母亲,穿同款牛仔靴携手起舞的女伴。"我是个失败者"的旧念浮现时,忽忆前夜见过的独行观众——我未觉他们孤单可悲,又何苦苛责自己?

孤独感将散时,暴雨倾盆而至。雷电与舞台灯光鼓点交织,恍若自然为格雷西的深情演出助阵。因暴雨中断演出的一小时里,我与一群喧闹醉汉挤在帐篷下,因戴口罩遭嘲弄。此刻只悔未从容享用晚餐,于是折返酒店做了个成年决定:点两份甜品——开心果巴黎车轮泡芙与樱桃橄榄油蛋白霜。窝在床上品尝时,深感随时离场的自由之可贵。

次日, Cage The Elephant主唱马特·舒尔茨让我学会漠视他人眼光。他狂放舞动,肆意挥臂。"我们能做朋友吗?"他问观众,"派对上我们都是破碎的碎片。"或许孤独者不止我一人。《Cigarette Daydreams》响起时,众人举起点亮手机,汇成摇曳灯海。曾让人疏离的设备此刻成为渴望连接的象征。音乐节纵未结交朋友,却让人感受归属。当舒尔茨感谢观众到场时,我体会到被接纳的温暖——乐迷群体何尝不是自选的家人。

若说属于某个粉丝群体,我应是奥利维亚·罗德里戈的"Livies"。虽未着粉丝当晚标志性的格裙、渔网袜与缎带领结,我仍与周围少女齐唱《Vampire》。潮湿空气抚松罗德里戈的卷发,她将闪亮束腰裙换成休闲T恤牛仔短裤,其风格转变恰似三日来观众能量的缩影。欢呼声较首夜明显疲软,显然众人已筋疲力尽。当她在《All-American Bitch》中唱到"我知韶华易逝,故行止有度",我暗忖"脚痛背酸——这就是变老的滋味吗?"于是听从身体暗示,放弃了after-party。

思考能否如二十岁般应对音乐节时,我忽略了年龄馈赠:知晓界限。因量力而行,我不再需要一周恢复期。遂在历史悠久的旧港区复古博物馆酒店多住几日,探索当年居住时错过的风景。买了最爱的Fairmount贝果后,沿大学时常跑的路径徒步半程皇家山,毫无未跑步的负罪感。

重返蒙特利尔前,曾担心音乐节与青春怀旧会诱发对亲友与年华的渴望。但归途反而收获更多自信。我仍有二十岁时的不安,不同的是,如今不再让情绪阻碍享受生活。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独自参加夏季音乐节的常见问题清单,力求回答自然清晰且实用

【基础篇】

问:独自参加音乐节真的是好主意吗?
答:当然!这能成为一段充满自主权的独特体验,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日程自由观看乐队演出。

问:会不会全程感到孤独?
答:可能会有独处时刻,但这与孤独不同。音乐节是社交场所,很容易与音乐品味相投的人自然交流。

问:独自参加安全吗?特别是女性?
答:安全是首要原则。选择知名音乐节,保持环境警觉,避免过度放纵,规划好往返路线。许多独行女性通过信任直觉获得了美好体验。

问:独行的最大优点?
答:完全自由!可随意安排到场离场时间,整天守在同一舞台也无须迁就他人。

【准备篇】

问:与结伴而行相比需做哪些特别准备?
答:需更周密规划:研究场地布局,设定必看演出时间表,向亲友报备行程。轻装简行但带齐必需品——你需独自保管所有物品。

问:必备物品有哪些?
答:除门票身份证外,关键是充电宝、可续水杯、现金、防晒霜及便携安全包。

问:独处时最佳站位是?
答:调音台附近区域最佳。音效优质、视野清晰、人群相对稀疏,可免于推搡静享音乐。

【社交篇】

问:想结交朋友该怎么办?
答:比想象中简单:称赞他人的乐队T恤,询问期待的演出,或在舞台等候区与同好闲聊。人们通常友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