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样的场景:一盘意面,爱人对坐,傍晚九点的金色落日——没有什么比夏日户外晚餐更浪漫的事了。除非,你在凌晨三点被胃灼热折磨醒。

如今,晚宴正逐渐失宠。OpenTable最新数据显示,伦敦的傍晚六点订座量激增11%,下午五点时段预订量上涨10%。Z世代似乎是这股风潮的推手。餐饮科技公司Zonal发现,得益于年轻食客,晚餐平均时间已提前至傍晚6:12。Yelp2024年数据证实,美国年轻群体普遍在更早时段用餐。

原因各不相同——工作安排、通勤时间、社交生活——但健康考量是关键。"外出就餐正演变成一种不影响其他目标的社交方式,"Lumina Intelligence的琳达·海登指出,"餐桌上冰沙取代了鸡尾酒。"本就饮酒更少的Z世代,早晚餐恰好契合他们的清醒探索生活方式。当我询问《Vogue》同事的理想用餐时间时,一位编辑坚持下午5:30:"早吃或直接省略晚餐后,我的睡眠质量和心率明显改善。"其他人则青睐提早结束用餐,以便放松护肤、准备晨练。无论有意与否,这种转变与12:12断食法等潮流不谋而合。

医学博士约瑟夫·安东指出Z世代早食的两大动因:"这代人从小通过网络了解昼夜节律、肠道健康与新陈代谢。他们清楚晚食会扰乱消化、飙升血糖、干扰睡眠与激素——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先事项。"远程办公也使得在人体自然代谢高峰时段进食更为便利,"他们将生物钟视为营养计划的一部分"。

关于间歇性断食(本质即如此)的研究显示效果因年龄而异。安东博士援引《长寿饮食》指出,全球最健康人群的研究支持以植物性食物、健康脂肪和适量蛋白质为主的饮食模式,且最好在日间较早时段完成摄入。

蛋白质正迎来高光时刻——抖音上茅屋奶酪创意频出,超市货架摆满蛋白强化产品。虽然需求量因人而异,但摄入时间与数量同等重要。那么下午5:30吃牛排薯条会影响蛋白质目标吗?对Z世代的早鸟们而言,或许如此。

"前二十年蛋白质促进生长,"安东博士解释,"但18岁后过量动物蛋白会过度激活mTOR和IGF-1通路,加速衰老。"结论是?提早均衡进食或许是保持健康、避免午夜消化不良的关键。18至65岁人群,他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0.8-1.1克蛋白质,优选植物来源。蛋白粉和能量棒可作为便捷选择,既能满足日常需求支持肌肉健康,又不会超出理想蛋白摄入范围。

多数Z世代正处于安东博士所称的"延缓衰老"阶段——当下生活方式决定未来健康状态。傍晚摄入以植物为主、蛋白质丰富的均衡晚餐,有助于维持肌肉、延缓衰老进程。"结合早食对昼夜节律的益处,这是简单而强效的长寿习惯。"

最佳晚餐时段?安东推荐下午5:30至7:00,最好在睡前3-4小时完成。"这让身体在夜间细胞修复启动前完成消化。"早餐应在醒后1-2小时内食用以重置生物钟,午餐则适合放在代谢效率最高的正午。

"就像在身体准备好时补充燃料,"他补充道,"而夜晚本该用于休息,而非消化。"

这种早食趋势不仅是对欧洲式晚宴文化的背离,更标志着整体文化变迁。"我们正从为享乐而食转向将饮食作为长寿实践。"安东博士强调,进食时间与内容同等重要。"让饮食与身体自然节律同步,能为细胞提供最佳的长期修复环境。"

调整进食时间是延缓生物衰老的简易经济之法。提早用餐、植物优先、注重蛋白质,可能是跨越百岁门槛的关键策略。已引领少饮酒吸烟、多运动风潮的Z世代,或将带动Alpha世代获得更长的寿命。

"若坚持这些习惯,Z世代可能实现惊人突破:让健康寿命终于匹配自然寿命。"安东总结道。

请为我们预订下午五点的双人座。

有感兴趣的美容健康趋势?欢迎邮件至beauty@vogue.com联系《Vogue》资深美容健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