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莱昂·塔利:不朽的时尚传奇

萨凡纳SCAD艺术博物馆(8月15日至1月11日)与亚特兰大SCAD时尚+影视博物馆(10月15日至3月1日)的新展览,通过衣物讲述了一个非凡故事:这位从种族隔离的旧南方崛起的男人,最终征服了时尚界。

早在我认识安德烈之前,他就已活出了令人着迷的复杂人生。于我而言,他近乎神话——自信、魅力、仁慈与虔诚的完美结合。后来我得知,他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由祖母本妮·弗朗西斯·戴维斯抚养长大。这位在杜克大学做了50年清洁工的女性,始终以得体着装为荣,认为优雅衣着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亦是给自己的礼物——这一信条被安德烈终生铭记。

从布朗大学毕业后,安德烈于1974年移居纽约,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装学院师从传奇主编戴安娜·弗里兰。尽管热爱这座城市,他仍囊中羞涩,于是淘到许多惊艳单品——比如那件形影不离的军装大衣,甚至穿着它参加大都会晚宴,与其他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起,目送宾客奔向豪华轿车。

他的衣橱逐渐成为个人标志:硬木髓遮阳帽、挺括军装衬衫、狩猎夹克与百慕大短裤——永远精致,永远独一无二。

风云际会

弗里兰曾评价安德烈:"他是唯一比我更懂时尚的人",并将他引荐给安迪·沃霍尔,后者为他在《Interview》杂志安排了第一份工作。1976年,摄影师萨尔·特雷纳在卡尔文·克莱恩公寓为他拍摄了一组经典造型:及膝白色短裤、硬挺条纹衬衫配缎带领结、夸张草帽及长筒袜,将他修长的双腿衬托得更为夺目。

七十年代末,安德烈转战巴黎担任《WWD》时尚编辑。一米九八的身高加上标志性装扮——漆皮晚宴鞋、双排扣西装、缎面领结与波点口袋巾——让他成为每个场合的焦点。无论是陪伴伊曼还是雪儿,他始终是人群中的保护者、 entertainer与绝对主角。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巴黎高定时装周初见时,他已是游刃于黛安·冯芙丝汀宝、卡尔·拉格斐、帕洛玛·毕加索等时尚名流间的传奇。1992年我加入《Vogue》时,他那句"亲爱的,你见过卡尔文外套的米色调吗……"的浑厚嗓音总在办公室回荡。

多年后安德烈归国,我接任其欧洲编辑职位。当我埋头工作时,他会如旋风般突然现身,带来一阵兴奋后又悄然离去。他的存在如磁石,影响力无可争议。

安德烈·莱昂·塔利的传奇在于毫不妥协的个性,证明风格能超越境遇。这场展览不仅致敬他的华服,更礼赞被这些华服装点的非凡人生。他留下无数经典语录——九十年代与安娜·温图尔出席Dries Van Noten秀场时,同事赞叹他的斑马纹披肩,他打趣道:"亲爱的,这可是丽兹酒店的地毯!"但浮夸外表下,是推动黑人设计师在时尚界发声的坚定信念。

他住在曼哈顿北部的1840年代乡村别墅,屋内摆满维多利亚式家具与沃霍尔画作(包括一幅将弗里兰扮成拿破仑的肖像)。多数卧室被他的庞大衣橱占据。

离开《Vogue》后,他全心投入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SCAD),不仅筹建了惊艳的服装典藏,更促成汤姆·福特、缪西娅·普拉达等大师亲临指导。安娜·温图尔、科妮莉亚·格斯特等名流陆续捐赠藏品,最终连他本人的华服也纳入其中——如今这些珍品正在展览中熠熠生辉。

那是怎样的衣橱啊!1999年"摇滚风格"Met Gala上,他身着汤姆·福特刺绣皮袍,宛如十八世纪挂毯;2004年"危险关系"晚宴,他披着卡尔赠送的古董纽扣香奈儿羽毛缀饰灰缎歌剧外套;2011年"亚历山大·麦昆:野性之美"展览,他则以尼古拉·盖斯奇埃尔设计的翠鸟蓝巴黎世家大衣配深蓝拉夫·劳伦西装,脚踏树莓色罗杰·维维亚皮鞋。

随着体型变化,他的风格不断演进。定制西装(来自Huntsman、Richard Anderson与拉夫·劳伦)外,他开始叠穿戏剧性外套——普拉达的鳄鱼皮七彩大衣,诺玛·卡玛利的亮红"睡袋"外套。配饰则是爱马仕、路易威登的巨型手袋与奢华皮草(芬迪紫貂毛、印满LV标志的貂绒——当然,都是日常装扮)。

晚年当定制西装不再合身,设计师皮鞋也容不下他的脚掌时,那份非凡品味从未褪色。他改穿定制UGG与长袍——但这些长袍出自Dapper Dan、汤姆·福特等大师之手,依然尽显王者风范。

他最深情的投入是SCAD学生,尤其对黑人学子倾注了额外关怀。离开《Vogue》后的岁月里,我眼中的安德烈愈发亲和、真实。

2022年临终前,他说:"我希望被铭记为改变年轻人命运的人——指引他们追逐梦想、成就事业。这才是我要留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