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感情始于手机,也终于手机。28岁的米歇尔通过一则爆火视频发现男友有了新欢,才意识到这段始于私信、持续四年、纠缠到难以放手的关系彻底结束了。

当她看到前男友和一位美妆博主同框微笑的画面时,发出一声尖锐的抽泣,发誓要永久删除Instagram——但她没有。和大多数屏幕成瘾者一样,她继续滑动屏幕,眼睁睁看着他们的新生活如默剧般在眼前展开,那无声的嘲讽仿佛在说:看啊,没有你他过得多幸福。

她看着他们一起做饭,听着他们甜蜜讲述相遇故事("就像命中注定!像电影情节一样!")。理智告诉她该停下来——她的心理治疗师也这么认为。但说实话,谁能在目睹前任开启新生活时保持清醒?尤其当新欢是个光彩照人、拥有小麦色肌肤、总收到免费奢侈美妆的网红时?

起初米歇尔以为这种痛苦是独属于她的。直到她看了莉娜·邓纳姆的半自传剧集《过度》。剧中女主角杰西卡(梅根·斯塔尔特饰)与同居男友泽夫(迈克尔·泽根饰)相恋七年,对方却为了钩针编织网红温蒂(当然是由艾米丽·拉塔科夫斯基饰演)离开了她。即便当杰西卡有了新恋情,她仍无法停止关注温蒂——尤其当他们的爱情故事铺满社交媒体时。

42岁的霍莉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的前任倒不是为网红离开她——但狗仔照片里,他开始频繁出现在一位家喻户晓的女明星新欢身边。霍莉说无论前任和谁在一起,无论对方是否出名,那种刺痛感都一样强烈。

三十岁那年,霍莉曾以为前任就是理想伴侣的化身——事业有成、英俊潇洒、富有创造力,还比她大七岁。他带她飞往英国见家人,领她出入高档餐厅。当她的人生充满动荡与迷茫时,他的世界稳如磐石。"我当时像个长不大的青少年,"她承认,"他对我说:'你需要成熟起来,学会独立,拥有不依附于我的生活。'"(《过度》中有类似情节——泽夫指出杰西卡需要改善焦虑型依恋人格。)

所以当霍莉看见他与名人出双入对时,不禁怀疑这是分手原因之一——因为新女友更优雅得体。她深知自己永远无法成为那样的人,而每次打开社交媒体,他们的身影总在眼前闪现,这简直是种酷刑。

26岁的萨曼莎刷TikTok时,意外在知名生活方式博主的页面撞见那个分分合合的暧昧对象。"大概这就是算法的新功能?"她苦笑道,"专给你推见过裸体的人?"

虽然不算心碎——他们从未认真交往——但看着他的求婚视频收获数十万浏览量仍觉超现实。"曾经亲密无间的人,突然看见评论区刷屏夸他英俊、说他们是'理想情侣',这种感觉太诡异了,"萨曼莎说。可她就是忍不住继续看,有时难免自问:为什么不是我?

这种心结该如何解开?时隔十年回首往事,霍莉承认心碎与难堪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其实很有激励作用,让我意识到他是对的——我确实没有活出应有的样子,"她说,"我不够独立,必须重整人生。所以没错,这成了'最佳报复就是活出精彩自我'的典型案例。"

《过度》中有个场景令人难忘:临近结局时,温蒂与杰西卡相约咖啡厅。这场对话既脆弱又真实——两位女性时而戒备,时而热切,最终在彼此经历中找到共鸣。曾经让她们对立的事物,此刻成了联结的纽带。

"杰西卡说出那句'我的快乐不会建立在他的毁灭或你的痛苦上'的场景,"米歇尔指出,"这才是重点,对吧?我恨那个网红——但有时又想成为她。现在依然如此。"

她承认心底还藏着个微小愿望:如果某天前任从她的社交动态彻底消失,或许能向那位优雅成功的网红女友提出那个痛苦却理应得到答案的问题:他伤害你的方式,和伤害我时一样吗?

(注:翻译过程中对英文长句进行了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拆分,将"viral video"译为本土化表达"爆火视频","sun-kissed"意译为"小麦色肌肤",保留剧名《Too Much》为《过度》并添加书名号。人物对话采用口语化处理,如"grown-up teenager"译为"长不大的青少年",同时确保心理描写的细腻度,如"silent taunt"译为"无声的嘲讽"。文化专有名词如Instagram、TikTok保留英文原名,社交媒体术语"DM"译为中文用户熟悉的"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