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妈妈抖音”(MomTok)和妈妈网红文化的兴起,育儿成为热门话题,但美国数百万残障父母的声音却常被忽视。杰西卡·斯莱斯的新书《不合格家长:一位残障母亲对抗无障碍缺失的世界》以勇敢而优雅的姿态打破沉默,邀请读者畅想一个真正支持所有家庭的世界,而非假定每位父母都拥有相同能力。以下,《Vogue》与斯莱斯探讨了如何设计适合她与家人的新书巡讲、在网络上分享育儿经历的边界,以及健全父母如何更好地支持残障育儿同伴。
《Vogue》:育儿历程中最令你惊讶的是什么?
杰西卡·斯莱斯:这与残障无关——二十多岁时我曾和一位每周帮人带娃15小时的朋友开玩笑:”那对父母难道不想见孩子吗?”如今自己养育两个孩子后,我才震惊于育儿如何吞噬全部精力,以及维持工作需要多少外部支持。
《Vogue》:你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安排新书宣传?
斯莱斯:这个问题真好。多数作家会不停奔波参加活动,但我必须向团队坦白:我做不到。若飞去纽约参加线下活动,我需要一个月恢复,这个代价我承担不起——我必须保持状态陪伴家人。因此几乎所有宣传都转为线上:专栏文章、Substack讨论、远程采访,这反而激发了我的创造力。
无障碍设施是另一道坎。新书发售日我去本地书店签售,第一家店虽有我的书,入口却有台阶。最终我只能在人行道上签名。出版业在无障碍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Vogue》:在书中你谨慎避免分享专属于女儿的经历,如何把握这个界限?
斯莱斯:我保留了很多隐私。绝不分享孩子未来可能后悔的内容,也不会用他们的困境作为故事素材。有些母亲靠过度曝光孩子苦难来吸粉,这不是我的方式。我聚焦的是自己的育儿历程,而非他们的私生活。
八岁女儿总说”把什么都告诉大家!”,但我尚不能完全信任这种同意——她还不理解其中含义。不过我确实会分享孩子照片。残障父母的形象实在太罕见了,我希望展现残障母亲与孩子躺在床上、坐在轮椅里——只是寻常育儿的画面。即使只为稍稍填补残障话题的空白,这些影像也值得呈现。但我非常谨慎,比如绝不会发布孩子哭泣的照片。每次分享大女儿照片前都会征得同意,她从未拒绝过。
《Vogue》:你在书中精彩地评述了爱丽丝·王、梅根·奥罗克等残障作家。对于刚面临残障或疾病的人,你会推荐哪本书?
斯莱斯:我本想在书中更多描写自己从健全到残障的转变过程。而当我接受残障身份时,伊丽莎白·巴恩斯的《少数群体身体:残障理论》最具启发性——这部哲学著作让我意识到自己属于某种文化,而非独自挣扎。克洛伊·库珀·琼斯的《易逝之美》也值得推荐。那些”我如何战胜疾病”的回忆录对我帮助不大。诗歌也很重要,我读了许多俄国革命时期的诗作,虽然知道这比较小众。
《Vogue》:你希望更多父母了解哪些关于残障的认知?
斯莱斯:希望大家能共同倡导无障碍环境。我大量时间都耗费在确认学校、商店、博物馆是否真正无障碍。常发现谷歌地图的轮椅图标并不准确。如果有更多父母或朋友能帮忙确认无障碍设施,我会感觉不那么孤独——有些朋友已经这样做了,效果显著。
残障与非残障的界限本就模糊。除非猝死,多数人终将经历残障状态。”残障”与”健全”的人为区隔毫无意义,支持无障碍建设既是团结之举,更是基本常识。
(本次访谈经过编辑与精简)
《不合格家长:一位残障母亲对抗无障碍缺失的世界》
书店售价27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