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罗·高缇耶
欧文·佩恩摄影,《Vogue》1991年3月刊

《混乱大师》——乔治娜·豪厄尔撰写的专题报道首发于《Vogue》1991年3月号。欲探索更多《Vogue》档案精彩内容,请在此订阅我们的《怀旧通讯》。

作为时尚界的叛逆偶像与麦当娜最钟爱的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始终以惊世骇俗、趣味横生又启迪灵感的方式颠覆传统。但乔治娜·豪厄尔发现,在离经叛道的创意背后,这位设计师实则拥有精湛的剪裁功力。

在香榭丽舍大街成人影院与游客咖啡馆的环绕中,高缇耶大秀即将启幕。虽非伊夫·圣罗兰那般典雅,但对某些人而言,这场怪诞展演才是重头戏。譬如黛安娜·罗斯——灿烂笑容与深色墨镜掩映下的她正期待好戏开场。前夜与阿泽丁·阿莱亚在 Jezebel 餐厅畅聚,当日又同伊曼与格蕾丝·琼斯扫货终日,此刻她仍神采奕奕。

帷幕旁,保安逮住几位无票企图溜进后台的粉丝。T台两侧,摄影师们善意地将一位初来乍到的英国同行挤出红毯狭小机位。摄影师罗克珊·洛伊特解释:“高缇耶如同薇薇安·韦斯特伍德,但影响力与声誉更胜一筹。”

后台才是高缇耶世界的灵魂所在。在这个昔日歌舞女郎涂抹亮片、炫耀羽饰的破旧空间里,费里尼电影般的场景正在上演:身着同款粉色西装、头戴繁复假发的男女缓缓共舞,在赫布·里茨镜头中凝望彼此;明艳背景前,两位男模正热烈拥吻。

“在这儿看秀比前台更精彩,”麦当娜背靠斑驳墙壁说道。身旁是她闷闷不乐的罗马鼻男友——模特托尼·沃德。他穿着网眼背心与纱笼裙,她则身着紧身黑裙配黑珠项链,标志性面庞束着发带,正小口嚼着纸杯里的薯条。

“这就是巴黎的晚餐!”麦当娜打趣着递给托尼一根薯条,“不过我们在家也吃这个。”

身旁的时尚编辑们嘀咕她整周都没穿内衣,但今日她举止格外得体。她提醒托尼:“你马甲脱得太急了,要慢些…”并坦言:“这是我最爱的秀场。永远是高缇耶,早在他为我世界巡演设计服装之前就是。”

在她保镖筑起的人墙外,三个年轻男子笑闹着叠坐。布鲁塞尔轻量级拳手本炫耀道:“我可是顶尖模特,但要是鼻子被打断,我就改行。”话音未落便被高大魁梧的马克斯·罗萨遮住身影。这位比华利威尔希尔酒店的巴西副经理,因作为高缇耶“首位穿裙男士”而声名鹊起。他宽大膝盖上坐着蒂埃里·佩雷斯,正向同场走秀的罗西“大鼻子”德·帕尔玛飞吻——后者因出演阿莫多瓦《崩溃边缘的女人》而闻名。

大师本人在朗笑声中挥舞双臂登场,躬身亲吻一位气质盖过众超模的女士。70岁的祖母级名媛伊芙琳·特雷穆瓦夫人身着青绿色羊绒衫,系爱马仕丝巾,持典雅手袋。始终追寻“魅力”的高缇耶去年夏天在老佛爷百货公开海选中发现了她。因如今只推出情侣系列,他特意为她搭配了T台“丈夫”。“今天我的伴侣是28岁的斯科特·伯努瓦。”

“听说高缇耶在找70到77岁的模特,”她从容摘着小羊皮手套告诉我,“近来生活不易,何不试试?”她悄然凑近,“他想让我戴棉絮假发,但我表示反对。”

绅士风度的高缇耶按资历依次问候模特。这个活力四射的壮实男人剃着光头,留一绺漂染发束,浑身散发着掌控这支多元不羁团队的魅力。他亲吻临产的莱斯利·纳瓦拉斯,又拥抱卡丁时期结识的模特好友安娜·帕夫洛夫斯基,最后与扮演开场“亚当”的活力男模塞尔吉奥·维亚纳相拥。塞尔吉奥仅着粉色紧身裤与金属蛇形遮羞布——其上颤动着蝴蝶弹簧,踮脚与踩着厚重军靴、T恤打扮如海军陆战队员的高缇耶交谈。

“我算是秀场明星,”塞尔吉奥甩动光泽及腰长发自夸,“高缇耶看了作品集就爱上我。”他舔舔嘴唇,“受关注有点吓人。我在家乡是冲浪手兼演员,上过《美国早安》节目。才21岁呢!”他弯腰调整裤袜时突然痛苦扭曲面容。“啊——!”惨叫中某个敏感部位似乎被蛇形弹簧夹住了。

留下眼含泪光的塞尔吉奥,我追上正用军靴碾灭烟头(为赤足模特清理场地)、佯装咬指甲却散发着自信活力的高缇耶。

“这不只是作秀,”他双手如托天平般剧烈晃动,“这是在推动服装风格!法国时尚困在优雅窠臼里!若无时装秀,我根本不会涉足时尚!”

他的目光掠过吞云吐雾的烟斗薄纱裙金发女郎,又落在正费力套上斗牛绣花透明连体衣、戴尖顶帽与连指手套的本身上。这位以让男性穿格子布露趾高跟鞋、为麦当娜“金发雄心”巡演设计十字架束胸衣闻名的设计师大笑起来。

“哪条规定说这面料女用那面料男用?”他滑稽地捶胸,像被荒谬逻辑困扰的理性者,“就像说这种蔬菜女孩吃那种男孩吃。荒唐!我们倡导过平等,玩过小狼狗,现在要更进一步…这对时尚编辑也有好处,”他扭头高喊走向候场队伍,“给他们灵感!”

语气暗示他们确实需要灵感。尽管天性乐观,但缓慢的业界认可与对惊悚时尚消退的热情,仍在这位永葆青春的38岁设计师身上留下烙印。时尚编辑们曾质疑薄纱男装与角形胸衣女装,费时良久才欣赏单肩燕尾服与男式高筒系带靴。他们难以接受猫粮罐手镯与裤裙混搭造型。历经五场发布会倾力投入后,高缇耶负债1.2万美元。他未曾放弃,但在图文回忆录《时尚属于我们》中,他毫不留情抨击早年贬损其作品的法国时尚编辑。

转机出现在1979年,日本公司柏山支持他推出六十年代风詹姆斯·邦德系列,终令其声名鹊起。但他仍感受到排斥的刺痛。他与让-巴蒂斯特·蒙迪诺合作的视频戏仿了英国优雅拘谨的时尚主播塞丽娜·斯科特的访谈,混搭莱伊音乐、皮亚芙歌曲与农场动物叫声。

“顽童?”曾执导伊夫·圣罗兰爵士香水广告、近期因麦当娜挑衅性《证明我的爱》MV再受关注的蒙迪诺反问,“恐怖小子?绝非如此!他不只是表演者。他准备充分,做过深入研究,本可成为主流设计师。他懂‘操作之道’——这是我们对他内部视频的称呼。他深知如何运作大项目及其中关窍。”

八十年代末,法国地下文化最痴迷融合反差。巴黎先锋弄潮儿是高缇耶、蒙迪诺与《丛林热》创意总监兼摄影师让-保罗·古德。三人合力与分头制造了足以重塑青年文化的性、社会与文化激荡。

“巴黎始终是退一步反思的绝佳之地,”蒙迪诺评论,“我们一直在实验男女、贫富、黑白的对比——这很民主!突然之间,玛蒂娜·西特邦、王子与迈克·泰森似是不可或缺。与此同时,让-保罗正将时尚转化为风格,融入音乐、视频、成人用品、电影及耐克等运动品牌的技术创新。”

蒙迪诺摆着姿势补充,核心是为弱势群体可能主导的未来社会做准备。

“或许古德与我已达极限。但让-保罗能贡献更多,因为他通过时尚工作。而且他行动比我们任何人都快。”

在高缇耶离经叛道精品店后方、更衣室如厕所、水泥地斑驳的薇薇安拱廊街,我受邀审视挂架而非T台上的服装。发现剔除视觉奇观与靓丽模特后,这些衣装确实工艺完美,甚至佐证了高缇耶常说的对传统剪裁的执念。多套细条纹西装似历经磨难——或被裁短,或如褶皱窗帘般怪诞收束,或经园艺剪修边。我也得知这位贫民倡导者的大衣售价约1600美元,T恤160美元。

此时高缇耶冲入,与团队说笑几句,高呼五声“好!”,便跌坐玻璃金属桌旁准备受访。他照例穿着条纹T恤、后背带标签的黑外套、牛仔裤与军靴,配硕大防水腕表。

“这表是个谎言!”他察觉我的目光宣称,“暗示我热爱运动。我说不是。但它是好友所赠,我喜欢这褶皱表带。漂亮吧?”

他摩挲颈后胡茬,在椅上挪动。“喜欢这系列吗?秀传达精神方向,但这不够。有时有秀无衣,有时有衣无秀。我力求兼顾。”他的每场秀更似有叙事与标题的短片,如《最后五分钟》《漂亮先生》或《天堂圣餐礼》。某系列探索白俄贵族携珠宝正装逃至巴黎,沦为出租车司机与美甲师;另一系列完全源自门房形象。

“我从小看四十年代老电影,阿尔莱蒂与马塞尔·卡尔内作品里总有穿印花围裙、旧开衫、系头巾、唇粘香烟的典型门房。”
“下嘴唇!”他喷笑,“我迷恋这造型。奇妙的是,我仅追随香奈儿旧迹。她让公爵夫人穿得像女仆,简约黑裙配白领。”他前倾双手压住玻璃,“私下说,优雅不来自衣物——而来自人。或反之!”

除亲民副线Junior Gaultier,其品牌年入1.2亿美元。他拥有六家专卖店,并进驻百货公司买手店。新系列“1+1=1”探索男女装融合,逐件颠覆性别刻板:西装变露背或无肩,女装下摆化作男式燕尾服甚至雨伞。某些设计纯属趣味,如22米拖尾尼龙婚纱,在粉光鸟鸣与摇晃石膏天使环绕中展示——这或许令高缇耶忆起曾为Pronuptia设计的婚纱。彩排时他因新娘场景笑跌T台坠入前排。

“五年前就想推男女合秀,但当时男装未成气候。如今已能为男性提供与女装同等丰富的品类,包括诱惑装与晚装。”

对高缇耶而言,禁忌犹存,但他坚称近期秀场修女造型非刻意挑衅。“这是纯洁象征,”他说,“非常单纯!”
“您不是天真吧?”
他爆发大笑,斜瞥一眼承认微乎其可能,用英语高喊:“我觉得很美!”

时尚编辑称其服装是衣橱经典。秀场戏剧张力与炫目能量常掩盖外套夹克的专家级剪裁根基,但他创意大脑无法止步于此。他运用运动装的成像技术与工艺突破,借鉴摇滚乐手的吸睛手法,将处理工艺跨界移植——如家具匠人为添岁月感而做旧面料替代抛光。随后他直接向年轻人传递理念,将时尚疆域拓展至他人未达之境。他捕捉街头潮流并将其提升至街头渴望却难以企及的高度。

广义时尚界为之着迷,但高缇耶或永难成为拉夫·劳伦、卡尔文·克莱恩般的亿万富翁。然在创意循环的世界里,让-保罗的原创性弥足珍贵。饥渴市场已学会捕捉他秀场信手挥洒的丰沛灵感。他说许多创意源自伦敦与巴黎街头。

但让-保罗如今乘地铁必遭粉丝围堵——众人渴求与他交谈、工作、获取灵感或登上其秀场。现在他乘车或半奔跑出行,挥手咧嘴喊“你好!”,却加速直至迈着长统DM靴甩开最执着追随者。

“时尚已裂变多元,观察当下至关重要。旧时目标是装扮特定阶层,让穷人显富。如今时尚适应现实。不同社会文化群体自有生活方式、饮食与装饰。每个群体都有专属设计师。”

既然电视时尚盛典、艾滋病募捐会或国际时装聚会若缺高缇耶的磁性存在便似不完整,我问他偶像式成功是否已令其远离街头。
“我确实必须保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承认,“我不必成为艺术家,但需成为观察者,折射所见万象。”

他近期某系列灵感源自巴贝斯——移民聚居的十八区交织北非、加勒比与东方文化的活力地带。“我们都穿美国牛仔裤,买中餐外卖。食物说明一切,”高缇耶以古埃及平掌手势强调,“新式烹调——为何?日式、卡津风味、墨西哥菜——人人都能阐释缘由!”

他本人饮食仍坚守法式,钟爱母亲在巴黎郊区阿尔克伊老家烹制的脑肉与马肉。但生活过于纷乱,令他难对任何事过分认真——包括烹饪。今夜他将回到皮加勒区后街住宅(麦当娜神隐时常居此处),在门廊花园后的卧榻休憩——历任清洁工均拒绝入内。他会不安地用遥控器切换四台电视,快进录像带爱情场景——“太拖沓,该加速!”——同时翻阅铺满地面的国际杂志堆。

“谁也不准扔东西,”高缇耶说,“现在糟到无法从门口走到床边,得沿走廊助跑跳过去!”

家有健身房,但找不到气场足够震慑高缇耶的教练。一套1950年代珠光蓝富美桌椅倒置厅中——迈阿密购入海运而来,尽管他现怀疑它们是否契合(或说缺乏的)装修风格。万物皆处于流动状态。伴侣弗朗西斯·梅努格的离世在他生命中留下空洞,但他鲜活喧闹的个性未曾消减。

他出版自传《时尚属于我们》,主要为免每次采访重复生平。此书仿效法国青少年车站报刊亭购买的廉价图片小说,轻松勾勒郊区男孩的成长轨迹,讲述少年与时尚的恋爱史,也是史上最不浮夸、最具娱乐性的媒体传记。光面封面展示蓝眼睛的纯真让-保罗——修面敷粉涂唇,招风耳与刺猬朋克头呈直角,环绕朦胧花环。

亲爱的读者,你会为这个父亲期望成为教师却痴迷时尚的男孩心碎,为他十八岁生日受聘于皮尔·卡丹而激动,为他二十四岁首场独立发布会仅十六名观众而哀伤。此书几乎告知你想知的一切,唯未提让-保罗的精神崩溃与弗朗西斯之死。精心挑选的演员饰演其家人:母亲穿衬衫衬裙的家居服端上脑肉与马排,会计父亲透过虬结胡须对儿子眼中的失败咆哮“荒唐!”。我们怜悯被他改造出胸部、染发涂唇的泰迪熊,并亲近慈祥祖母玛米——她在他逃学时庇护,传授占卜与美发技艺。

“我爱我的运动夹克与防风衣,”让-保罗翻动书页回忆——九岁学童曾对同学说,“要是老师穿得体面些,或许还能忍受。”
“但我最爱圣餐袍,纯白无瑕。”他爆发出洪亮笑声,令隔壁办公室骤然寂静,“那是我人生第一件连衣裙!”

此后沧海桑田。末页记录着系列收官时,众人向舞台大师高缇耶涌去拥抱祝贺。但作为设计师与商人,高缇耶如今每年大半时间穿梭于米兰、巴黎与东京之间,其首要合作伙伴仍是伯乐柏山公司。

突然铃声作响,我们环顾四周。高缇耶疯狂拍打手腕似驱赶蚊蚋——原是超大手表闹铃,他却不知如何关闭。在他笨拙按键时,工作室沸腾起来:影星从电话亭拨来叫人电话,电视台信使通知已准备好店内拍摄,日意两国发来紧急传真,助理提醒两位盛装打扮的粉丝在门外徘徊期待被发现。

他跃身而起,椅子刮地纸张散落。留下迷人告别词,他猛冲出门,三级并作一级踏响楼梯,震动了整层办公楼。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为关于《Vogue档案:1991年探访混乱大师让-保罗·高缇耶》的实用简明问答



基础入门类问题



问:这篇档案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文回顾《Vogue》1991年专题,记者深入著名时装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的巴黎工作室,近距离揭秘其创作历程。



问:为何称让-保罗·高缇耶为“混乱大师”?

答:因其设计以反叛、破格与玩味著称,常挑战传统时尚法则,缔造绚丽纷呈的时尚风暴。



问:非时尚专业人士会感兴趣吗?

答:当然!这不仅是枯燥的时尚报道,更是窥探创意天才思维与特定流行文化史的迷人窗口。



问:高缇耶有哪些标志性设计?

答:最著名当属1990年麦当娜“金发雄心”巡演圆锥形胸衣,以及将海魂衫推向高级时尚领域的革命性举措。



深度背景类问题



问:1991年探访时的时尚界处于何种环境?

答:九十年代初是承前启后的时期。高级时尚正摆脱八十年代的宽肩奢华风,高缇耶站在前沿融合雅俗文化,颂扬个体精神,打破性别陈规。



问:此次《Vogue》探访为何具有特殊意义?

答:它捕捉了高缇耶在麦当娜巡演引发全球轰动后的事业巅峰期,在如此幕后探访尚未普及时,为读者呈现其工作室混乱而鼓舞人心的真实景象。



问:高缇耶作品如何挑战时尚领域的性别传统?

答:他开创性地让男性穿着裙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