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查宁·塔图姆得知克尔斯滕·邓斯特将与他共同主演《屋顶大盗》时,他欣喜若狂。但随后一丝忧虑悄然浮现。

"我通常不会因与他人合作而紧张,但拜托,那可是克尔斯滕·邓斯特,"塔图姆向《Vogue》坦言,"我知道必须全力以赴,因为她实在太出色了。她的职业生涯堪称完美——每部作品都大获成功。"

由《蓝色情人节》名导德里克·斯安弗朗斯执导的《屋顶大盗》,是邓斯特履历中格外亮眼的新作。影片基于真实事件,讲述获罪抢劫犯杰夫·曼彻斯特(塔图姆饰)的故事——因专钻屋顶潜入麦当劳作案,冷静指挥员工进入冰库并洗劫收银机,他得名"屋顶大盗"。曼彻斯特于2005年1月被捕后越狱,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的玩具反斗城躲藏数月。

邓斯特饰演单亲妈妈莉·温斯科特,这位玩具反斗城员工与杰夫建立了特殊联系。影片从犯罪故事起步,随着杰夫与莉的孩子们建立感情、加入她的教会,同时隐藏真实身份栖身于商店自行车区,逐渐转向出人意料的浪漫喜剧。尽管这段感情基础看似摇摇欲坠,但邓斯特与塔图姆之间迸发的化学反应足以让观众为之喝彩。

"演员的使命是展现人性的本质,而克尔斯滕正是真挚的化身,"斯安弗朗斯如此评价邓斯特,"在我看来,她是当今最杰出的演员。"

自1994年《夜访吸血鬼》突破性演出以来,邓斯特已成为当代最具可塑性的演员之一(同年她接连出演了《失恋大不同》《处女之死》与《美少女啦啦队》)。《屋顶大盗》看似平铺直叙,但斯安弗朗斯的执导在寻求联结的男性与陷入谎言的女性故事中,挖掘出惊人的深度与幽默感(这也是塔图姆自《魔力麦克》后最出色的表演)。

(配图:派拉蒙/Davi Russo提供)

"我拍戏时从不给自己压力,因为从不期待太多观众,"邓斯特在曼哈顿上东区酒店啜饮姜茶时说道,"我只专注于想体验的内容——为有趣的项目,我愿意去任何地方做任何尝试。"

随着《屋顶大盗》上映,邓斯特向《Vogue》畅谈了会见原型人物莉·温斯科特、回忆《美少女啦啦队》拍摄往事,以及与索菲亚·科波拉再度合作的经历。

《Vogue》:必须承认,听说您出演《屋顶大盗》时,我暗自祈祷您不会又陷于模式化的女友角色...
邓斯特:原本有可能。我最初甚至没读剧本,团队只说德里克极力邀约。莉本不是我通常会主动争取的类型。

《Vogue》:为何?
邓斯特:我向来不愿单纯演绎"女友"。但为与德里克合作我愿接任何角色,细读剧本后发现自己能与莉产生共鸣。这邀约恰在《内战》《犬之力》之后到来,那时我许久未接触轻松题材。我的婆家亲友来自德州,我熟悉南方女性的飒爽气质,觉得可以借鉴。

《Vogue》:如何准备角色?
邓斯特:口音是关键助力。由于莉并非名人,我没有刻意模仿的压力。在与台词教练合作时,她建议寻找北卡罗来纳州的榜样人物,于是我上网找到艾米卢·哈里斯(注:应为美国歌手)的访谈。虽然电影里没用她的声线,但她语调中的甜美治愈令人触动,拍摄期间我反复观看那段视频。德里克还给我看了莉讲述经历的录像,但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在表演中延续她对杰夫怀有的爱意。

《Vogue》:我虽不笃信宗教,但影片对莉信仰的刻画令人动容。信仰是她生命的锚点,但电影毫无说教意味。
邓斯特:见到莉时最震撼的是她面对境遇的优雅风度。她仍与杰夫保持联系,对他怀有深情。那段经历对她极为艰难,因为杰夫是她一生挚爱,但信仰让她保持理智。基督教于她是爱与善的源泉,给予她社群归属感——这本该是信仰的真正模样!

《Vogue》:德里克要求您和查宁开拍前避免交流以便捕捉初遇反应,您作何感想?
邓斯特:这给首场对手戏施加了巨大压力。突然要和不认识的人即兴表演实在别扭!筹备期查宁在隔壁试戴假胡子时,我总假装经过偷瞄。德里克擅长把玩现实,用镜头捕捉情绪而非过度排练。他担心消磨灵光,执着记录那些尴尬的真实瞬间,这种工作方式反而赋予演员情感自由。

《Vogue》:平庸版本可能让角色被杰夫迷得神魂颠倒,但我欣赏您与查宁的首场戏完全颠覆这种设定——是您主动邀约并带他回家。
邓斯特:德里克看样片时说:"没想到莉这么飒。"我回应:"独自抚养两个青少年的单亲妈妈必须坚强。"天知道她离婚后是否约会过?正因如此,杰夫才会让她怦然心动。她仿佛在问:这个从天而降闯入教会的完美男人究竟是谁?

《Vogue》:原型人物莉参与制作了吗?
邓斯特:她来过片场,我们见了面。她也在电影里客串了交警角色。

《Vogue》:据德里克透露,片中许多配角由当年参与抓捕的真人出演。他说您与审问莉的警察那场戏完全是即兴发挥。
邓斯特:那场戏镜头始终对准车内接电话的查宁。电话另一端,警察审问并胁迫我协助抓捕杰夫时,我即兴演绎了近一小时的崩溃戏码。但这段让关键情节失焦最终被剪。德里克惋惜道:"你的表演精彩绝伦,可惜无法保留。"最神奇的是,拍摄当天莉就在现场。

《Vogue》:这对她意味着什么?
邓斯特:观看拍摄于她应是种宣泄。真实事件亲历者通常不会出现在情绪激烈的拍摄日。虽然我不觉困扰,但她深受触动。我后来觉得她的在场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她非常热爱这部电影。

《Vogue》:很高兴这部温和的中成本佳作能在院线上映。这让我相信,出品《碟中谍》的公司也愿发行这类治愈系作品。
邓斯特:难以置信制作成本仅1800万美元!如今某些独立电影耗资数倍却不及德里克用有限预算呈现的效果。这是那种适合假日全家观赏的电影。我有个塑造角色的独门秘诀——从梦境汲取灵感。开机前后我常梦见圣诞树,所以总会拍一条"圣诞特别条"。

《Vogue》:是指更甜美的演绎方式吗?
邓斯特:没错。常规拍摄后,我会像演圣诞电影般来条"圣诞特别条"。后来德里克都会主动问:"克尔斯滕,准备好你的'圣诞特别条'了吗?"

《Vogue》:查宁和德里克都提到您特别接地气,尤其考虑到您是童星出身。
邓斯特:我也思考过原因?或许因为我既认真对待工作,也懂得享受过程而不被其左右情绪。

《Vogue》:指负面评价吗?
邓斯特:或是错失心仪角色、感到能力不足、甚至外貌焦虑。这行业容易摧毁自信。我见过太多演员沉迷于明星光环,但我从不认为拍电影就有资格摆架子。

《Vogue》:有谁为您树立过主演典范吗?
邓斯特:拍完《夜访吸血鬼》后我直接进组《小妇人》,从与最优秀的男演员合作转向最出色的女演员。我有幸与薇诺娜·瑞德、克莱尔·丹尼斯等仰慕的前辈共处。随后与索菲亚合作《处女之死》成为事业转折点,她将我视为成年人尊重。早期与众多优秀女导演合作让我从不渴求男性导演的认可,但确实花了些时间才停止寻求外部肯定。

《Vogue》:您从《夜访吸血鬼》《勇敢者的游戏》等商业片起步,转向《失恋大不同》《美少女啦啦队》等另类作品,当时选择项目的标准是什么?
邓斯特:少女时期我常与朋友观看选美比赛,所以极度渴望参演《美少女啦啦队》。我钟爱那个荒诞爆笑的剧本,至今仍认为它是影史最佳喜剧之一。当时我痴迷克里斯托弗·盖斯特的电影风格,而这部作品与之异曲同工。

《Vogue》:您参加过选美吗?
邓斯特:从未,正因如此才想体验选美选手的人生。那时读过太多平庸剧本,但《美少女啦啦队》《失恋大不同》令人眼前一亮。我为这些角色全力争取,全凭个人喜好选片——当时我着迷于古怪傻气的喜剧。

《Vogue》:《晶兵总动员》呢?
邓斯特:那更多是"这片应该很卖座"的考量。我讨厌缺乏内涵的拍摄,那样太无趣。

《Vogue》:"缺乏内涵"是指?
邓斯特:比如"克尔斯滕,士兵会从这里出现——现在开始害怕"。我厌恶这种指令,在《蜘蛛侠》系列里这类表演太多了。

《Vogue》:您看过自己未参演的《蜘蛛侠》电影吗?
邓斯特:没有。

《Vogue》:孩子到了想看您演《蜘蛛侠》的年纪吗?
邓斯特:还没,但我四岁儿子最近想看《毒液》,结果现在整天模仿毒液嗓音。并非我不喜欢《蜘蛛侠》,只是莫名缺乏观看欲望,不过偶尔观看时总会惊喜。

《Vogue》:会再演超级英雄电影吗?
邓斯特:有何不可?但我觉得只能演...对我而言永远是玛丽·简——那个平凡的玛丽·简。虽然讨论过出演其他英雄片角色,但制片方认为我与角色绑定太深。若能突破框架才最刺激。

《Vogue》:乌玛·瑟曼的毒藤女令我记忆犹新。若任选梦想角色,我愿尝试这类。
邓斯特:没错!看我全力演绎蝙蝠侠反派一定很有趣。我也崇拜米歇尔·菲佛的猫女。让我演反派吧!

《Vogue》:看来您对荒诞美学别有品味,现在明白为何《美少女啦啦队》这类电影能引起您共鸣了。
邓斯特:成长过程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既喜欢约翰·沃特斯的cult片和傻气喜剧,也会为《夜间守门人》中夏洛特·兰普林的表演震撼,心想"我也要创造这样的作品!"《美少女啦啦队》现在是不是还是很难找到片源?

《Vogue》:最近刚上线Paramount+,但之前确实难寻。
邓斯特:我倒觉得这样更棒。我钟爱需要"猎寻"的电影,这让它们更特别。

《Vogue》:与众多传奇女星合作感受如何?
邓斯特:她们都比我年长。年轻时参演的电影里,我常是唯一与角色同龄的主演。拍《美少女啦啦队》时,其他二十多岁的演员周末会开车去墨西哥玩,而我和母亲兄弟同住。不太清楚其他女演员的近况,当时我年纪小总是独处。

《Vogue》:与布兰妮·墨菲合作的回忆?
邓斯特:她真是明媚如阳光。我们的母亲因陪试镜相识,但她年长于我。每次看到她的影像都令人心碎。她在电影里的表演绝对精彩绝伦。

《Vogue》:《美少女啦啦队》后还有联系吗?
邓斯特:我们合作过《魔鬼算术》但渐行渐远。我深爱布兰妮,但岁月让人自然疏离。我几乎不交演员朋友,主要只和他们约会。

《Vogue》:我刚看了《好莱坞结局》——
邓斯特:哇,这真是冷门佳作。

《Vogue》:这是我少数没看过的您的作品,现在觉得可能是您最被低估的表演。
邓斯特:记得当时询问男友是否该接拍——德鲁·巴里摩尔原定主演但临时退出。我接演 mainly 因为想与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合作,但他当时根本不认识我。后来才知制片方选我是因《蜘蛛侠》热映,认为能吸引年轻观众。

《Vogue》:彼得亲口说的?
邓斯特:未明说但意图明显。起初他的态度让我感到被轻视,但杀青时我们已成挚友。他会事事询问:"亲爱的觉得这顶帽子如何?喜欢这条裙子吗?"

《Vogue》:为何转变?
邓斯特:当我开始表演后,他意识到:"等等...她确实会演戏。"

《Vogue》:他拍戏时系领巾吗?
邓斯特:领巾从不离身,他真是老派绅士。

《Vogue》:试镜过《伊丽莎白镇》吗?
邓斯特:所有女演员都试镜过。卡梅伦·克罗的电影谁不想合作?我曾试镜《几近成名》的凯特·哈德森角色,但当时年纪太小完全不适合。记得《伊丽莎白镇》试镜前夜,我和男友去看电影缓解紧张——当时认识的女演员全在争取这个角色。试镜成功的感觉总是更美妙。后来我与鲁本·奥斯特伦德合作时也经历了试镜。

《Vogue》:听说演员到一定层级就"免试镜"?
邓斯特:有人自称免试镜,但遇到心仪导演谁都愿试镜。若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来电,我绝对乐意试镜。何乐而不为?这很有趣。

《Vogue》:是他推荐您给拉斯·冯·提尔演《忧郁症》?
邓斯特:是的。佩内洛普·克鲁兹原定主演但因故退出,保罗就让拉斯找了我。

《Vogue》:那为何他从未邀您参演?
邓斯特:有趣的是他最近联系我,我们屡次错过通话。我内心OS:"安德森先生,我已准备好特写了!"结果接通后他想打听与我合作过的演员。我吐槽:"你这样有点伤人啊。"

(配图:派拉蒙提供)

《Vogue》:回到《伊丽莎白镇》,您当时可知角色催生了"曼妙精灵梦女郎"这个词?
邓斯特:真的?不,我不认同。

《Vogue》:影评人内森·拉宾首创该词形容您的角色及娜塔莉·波特曼在《情归新泽西》的角色。
邓斯特:一直讨厌这个标签,感觉隐含性别歧视且刻薄。表演终归由导演掌控,这种归类令人恼火。

《Vogue》:您扮成水兵月在东京唱《Turning Japanese》的视频有何故事?
邓斯特:经纪人埃里克来电说:"村上隆艺术展的MV原定乐队退出,你必须救场!"我同意仅限展览使用,结果视频传遍YouTube让我无地自容。这并非我自愿或舒适的创作,当初天真以为只在伦敦展映。

《Vogue》:但您看起来乐在其中。
邓斯特:看来我演技不错——当时其实非常尴尬。童年虽爱《美少女战士》,但绝不想穿戏服坐地铁。

《Vogue》:您还未挑战过戏剧。会考虑百老汇吗?
邓斯特:或许晚年尝试,因耗时太久。育儿期间难承受这种强度。

《Vogue》:音乐剧或话剧?
邓斯特:只演话剧。

《Vogue》:但您歌喉悦耳——超爱《失恋大不同》的唱段。
邓斯特:每周八场演出太伤嗓子。最近还做噩梦在百老汇演《魔法坏女巫》的格琳达,却不会任何唱段被迫上台,马克·鲁弗洛竟也在场。

《Vogue》:采访《妈妈咪呀》选角导演时,她说您试镜过。
邓斯特:绝对没有!我可不记得唱过ABBA。

《Vogue》:或许她记混了?
邓斯特:这种事我肯定记得。试镜过《悲惨世界》,但《妈妈咪呀》绝对没有。若有试镜录像我倒想看看。

《Vogue》:您透露索菲亚为您写了新剧本明年开拍。虽不能剧透,但三个是非题:演真实人物吗?
邓斯特:是,但非名人。

(配图:Getty Images提供)

《Vogue》:年代剧?
邓斯特:是。

《Vogue》:美国拍摄?
邓斯特:是。透露这些她应该不介意。

《Vogue》:不想您被索菲亚责怪。
邓斯特:想象不到她提高嗓门的模样。我知道她在创作...我也有其他项目,故开机日未定。

《Vogue》:当前是您创作黄金期——《犬之力》《内战》《屋顶大盗》及待映的《娱乐系统宕机》都是作者型导演的非IP力作。如今选角标准是什么?
邓斯特:下一步真想演喜剧。现在渴望重回《美少女啦啦队》那种轻松有趣的创作状态。但我永远愿与杰出导演合作。若明天有天才导演说"要你演这个复杂角色",我依然欣然接受。我永远向挑战敞开怀抱。

本次对话经过编辑精简。

常见问题解答
当然,以下是以清晰自然语气整理的关于克尔斯滕·邓斯特及其近期职业观的常见问题解答:

基础·职业篇

问:克尔斯滕·邓斯特是谁?
答:克尔斯滕·邓斯特是享誉国际的美国演员,童星出身。代表作包括《勇敢者的游戏》《蜘蛛侠》系列《绝代艳后》及奥斯卡获奖作品《犬之力》。

问:《屋顶大盗》是什么电影?
答:《屋顶大盗》是邓斯特主演的新作。虽具体情节尚未完全公开,但片名暗示这将成为她近期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她提及"为角色注入更多愉悦感"意指什么?
答:在连续出演多部严肃剧情片后,她表示希望选择更具趣味性、能带来个人满足感的项目,不仅是追求业界认可,更希望重拾表演本身的纯粹快乐。

问:她过往有轻松愉快的代表作吗?
答:当然。早期《勇敢者的游戏》、《美少女啦啦队》等家庭冒险喜剧,以及在电视剧《冰血暴》中展现的黑色幽默,都证明她驾驭轻快题材的实力。

深度·背景篇

问:演员为何需要重拾工作愉悦感?
答:表演是高压职业。长期投入情感消耗巨大的角色后,演员常需寻求平衡。选择有趣项目能有效防止倦怠,重新点燃对艺术的热忱。

问:她所指的"沉重角色"有哪些?
答:近期作品如《犬之力》与反乌托邦剧《成神之路》均需深入复杂心理层面,与她早期轻快明亮的银幕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问:这种转型是演员常见职业路径吗?
答:是的。许多成功演员会在严肃作品与轻松题材间灵活转换,既能拓展艺术边界,又能保持创作活力。这种策略有助于延长艺术生命,避免被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