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仍未能戒掉社交媒体,无论多么努力尝试。但我已练就火眼金睛,能精准识别那些让我想立刻注销账号的Instagram内容。或许这算背叛同代人,但我实在受不了信息流里泛滥的过度精致又假装随意的帖子——那些精心摆拍的照片配上"近期碎片"或"生活还行"的自嘲文案。
我是在吹毛求疵吗?当然。但并非所有内容都令我烦躁。过去几年,我爱上了所谓"婴儿潮一代的Instagram"——60岁以上用户以令人耳目一新的真实感使用这个平台的方式,这种真实感是我们千禧一代难以企及的。
这个领域的王者当属餐饮大亨基思·麦克纳利。虽然期待阅读他的新回忆录,但我最近更沉迷于他毫无滤镜的精彩Ins动态:他直斥《每日电讯报》的人物特写"文笔拙劣且错漏百出"(干得漂亮基思!),怀念错失的浪漫机遇,还用标志性的犀利文风点评时事。虽素未谋面,但刷他的主页就像坐在Balthazar餐厅听他附耳抛出一句恰到好处的尖刻评论,令我欲罢不能。
征服我的不止麦克纳利。连传奇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也活跃得惊人,个人简介写着"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曾祖父"。他的帖子充满老爹式幽默:穿着花哨衬衫在瀑布前的自拍,突然致敬诺埃尔·科沃德,以及为孙女吉娅·科波拉电影《最后的女郎》骄傲晒娃的时刻。
还有凯尔·麦克拉克伦,简介只有可爱的"嗨!我是凯尔",跟着Haim乐队歌曲跳舞,认真撰写对乳糖酶的深情告白。(说真的,太少女心了。)
但若论婴儿潮一代的Instagram代表,绝对绕不开伊莎贝拉·罗西里尼。若你只通过《蓝丝绒》或《飞越长生》认识她,她的Ins会带来惊喜。她分享着各种热爱——从启发达尔文进化论的鸽子,到以她命名的肯尼亚大象,当然还有心爱的蜜蜂。看罗西里尼照料蜂箱,堪称最佳减压方式。
没想到我会这么说,但作为一个爱抱怨的千禧一代,我要对婴儿潮一代说:谢谢。没错,你们或许搞砸了经济和地球,泳池边仍对我的纹身侧目而视,但你们完全掌握了Instagram文案的艺术。说不定我会放下尊严,教我70岁的老妈发动态。(也可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