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著名的圆形大厅中,被自己三十年的艺术作品环绕,拉希德·约翰逊感觉像在参加一场家族聚会。”我一直认为艺术品是艺术家孕育的孩子,”他在纽约博物馆首场个展《拉希德·约翰逊:致深思者的诗》(展期至2026年1月18日)开幕前对《Vogue》说道。这场包含90余件作品的中期巡回回顾展,也是他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展览。”当你的作品为这样一场展览重聚时,就像离家的孩子回来寻亲。这令人欣慰,却也五味杂陈。”
约翰逊的许多作品——以及观看它们的体验——都可以用同样复杂的语言来描述。这位生于芝加哥、现居纽约的艺术家从不掩饰情感,他以探索个人与集体困境的深刻自省式创作闻名。十年前开始的《焦虑者》系列始于一组白色浴室瓷砖——致敬他在芝加哥常去的、作为社区疗愈空间的瓷砖浴场。他在瓷砖上涂抹黑皂与蜡的混合物,刻画出反映其对黑人男性气质与父职焦虑的狂乱人形。同样,《破碎者》系列用碎裂的镜面象征自省,邀请艺术家与观者共同直面内心。对约翰逊而言,创作是释放的途径。
古根海姆展览中最早期的作品《泥染布》(2001)让他充满怀旧之情。这个将鸡骨等黑人文化元素撒在感光纸上、模仿19世纪物影摄影的系列,让他想起创作起点。”我记得制作时的绝望与野心,”他说,”如今再看,发现近期作品与它的血脉相连。成长后仍能珍视早期创作,这很珍贵。”
展览摒弃线性时间轴,带观众在约翰逊的思想中自在漫游。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螺旋形圆厅为体验增色——转角可能遇见喷绘文字画布、用黑皂与乳木果油(非裔流散文化材料)制作的雕塑,或是展现约翰逊全才视野的影像作品。
“九十年代中期我刚起步时,摄影、电影、行为艺术或装置本就是混合探索的,”约翰逊谈及跨媒介创作时表示,”过度定义’媒介’反而局限思维。意识本身就可以是媒介。”
[展览现场图,《拉希德·约翰逊:致深思者的诗》]
2025年4月18日 – 2026年1月18日
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
摄影:David Heald © 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
展览核心是圆厅顶部的特定场域装置《血色》——网格钢架结构中,盆栽植物、黑人思想家的著作(呼应约翰逊对文学的热爱,展览标题即源自阿米里·巴拉卡的诗句)与影像作品共同构成沉浸空间,终章影片探讨他与父子的三代羁绊。从天花板垂落的等身棕榈树与其他植物营造悬浮奇观。
“疫情以来我们许久未见如此大胆的创作,”古根海姆副馆长兼首席策展人娜奥米·贝克维斯说,”博物馆建筑重新激发艺术家的冒险精神,令人振奋。”她与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安德莉亚·卡恩斯共同策划本展,2026年3月将巡回至沃斯堡,再至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拉希德的作品完美呼应赖特’让博物馆与植物共生’的愿景,”贝克维斯补充,”和他一样,拉希德将博物馆视为生命体,而非静态容器的集合。”
《血色》的绿植丛中藏着一架钢琴,展期内将举办现场演奏。约翰逊为圆厅地面设计的舞台还将与美国诗人学院、哈莱姆艺术学校等合作举办演出及公共项目。
“创造平台一直是我的兴趣,”约翰逊说,”作为艺术家,我的声音已被放大——现在我想为他人腾出空间。”2022年他在MoMA PS1的参与式装置《舞台》就探索过麦克风在抗议与公共演讲中的作用。”这是向他人视角学习的机会。”(曾任古根海姆理事的他还支持过博物馆实习项目。)
面对作品的多重隐喻与即将上演的现场活动,约翰逊建议观众多次参观:”给我两天时间,分两次来。”
《拉希德·约翰逊:致深思者的诗》展期至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