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于复活节翌日凌晨证实,方济各教皇安息主怀,享年八十八岁。”今晨七时三十五分,他回归了天父的居所”,枢机主教凯文·约瑟夫·法雷尔宣告。
今年三月,这位教宗因呼吸系统问题与双侧肺炎经历五周住院治疗后出院。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附近的梵蒂冈圣玛尔塔之家离世,此前他刚在杰梅利医院完成治疗。院方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教宗”安详离世”。
1936年12月17日,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于2013年3月13日当选教宗。他的当选创下多项历史:首位欧洲以外出生的教宗、首位耶稣会出身的教宗,也是首位以方济各为名号的教宗——其名灵感来自亚西西的圣方济各,那位谦卑侍奉贫苦边缘群体的圣徒。这个选择折射出贝尔格里奥自身的神学与政治愿景。
“我当即想到了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他在2013年表示,”他是和平之子、清贫之士,更是爱护万物的守护者。”随着本笃十六世于2013年2月辞职,方济各也成为现代首位继任在世前任的教宗。
方济各教皇将以他倡导的”温柔革命”被世人铭记。在领导天主教会期间,他直面诸多棘手议题,包括神职人员性侵未成年人及梵蒂冈机构财务失察问题。
他在离婚、神职人员独身制度、扩大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允许同性恋者担任神职等议题上持进步立场。但任内亦不乏争议,近期就因涉及同性恋群体的不当言论引发风波。政治层面,他直言不讳地反对全球不平等现象,并多次呼吁加沙停火。在复活节主日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他疾呼止战:
“我向交战各方呼吁:立即停火,释放人质,救助那些渴望和平未来却濒临饿毙的民众”,他向圣彼得广场上聚集的数千名朝圣者说道。
在最后的《致全城与全球》文告中,他重申恳求:”愿我们重拾和平可期的希望……愿和平之光普照整个圣地与世界。”
### 后续流程:葬礼与秘密会议
教宗离世将启动延续数百年的仪式程序。宗座从缺期间(即教宗逝世至新教宗选出之间的空位期),将由枢机司库(本案中为法雷尔枢机)暂理梵蒂冈事务。
圣彼得大教堂的青铜门将半闭,钟声以锤击鸣响。教宗遗体随后被移送至西斯廷教堂进行防腐处理并更衣,举行为期三天的公开瞻仰。根据方济各生前推行的改革,其遗体不会如历任教宗般陈设于华丽灵柩台,而是安放在简朴的开放式木棺中——”享有尊严,但如普通基督徒般”入殓。
他的葬礼(忏悔弥撒)将在圣彼得广场举行,面向朝圣者与各国政要,并通过全球直播。传统上,教宗遗体会先放入柏木棺,再套铅棺与胡桃木外椁,覆以丝绸罩布后密封,最终安葬于圣彼得大教堂下方的梵蒂冈墓穴——这里长眠着绝大多数前任教宗。但方济各改变了传统:他要求葬于圣母大殿,这里早在他成为教宗前就是其钟爱的祈祷之所。他还简化了葬礼仪式,将守夜次数从两次减为一次,并取消了封棺典礼。
随后将召开枢机秘密会议选举新教宗。该词源自拉丁语”cum clave”(意为”用钥匙”),指代封闭的选举程序。传统上会议在教宗逝世15至20天后召开,以便全球枢机赴罗马。但方济各同样改革了此制,若全体选举人已提前抵达,可不必等待15天。
来自70余国家的220余位枢机中,仅80岁以下者具投票权——约120位选举人。其中三分之二由方济各过去十年任命,多数持进步立场。
枢机们将在西斯廷教堂议事。”Extra omnes”(”全体退出”)的宣告后,大门将紧锁,仅留选举枢机、必要官员与医生在场。严禁与外界联系——手机被没收,房间经反窃听检查。投票期间枢机们统一入住圣玛尔塔之家。
弥撒后开始投票,每七轮投票穿插祈祷环节。每日早晚进行秘密表决,直至某位候选人获三分之二多数。若三十轮后仍无结果,则改为简单多数制。选票每轮焚烧,添加化学物质显示结果:黑烟表示未选出,白烟则宣告新教宗诞生。
当选者需当场确认接受并宣布教宗名号。枢机们宣誓效忠后,新教宗在西斯廷教堂的”泪之室”更衣。
最终,枢机团团长登上圣彼得大教堂阳台宣告:”Annuntio vobis gaudium magnum: Habemus papam”(”我向你们报告一个极大的喜讯:我们有了教宗”)。
### 全球悼念
各国领导人纷纷致哀。
美国前总统乔·拜登在X平台写道:”吉尔与我深痛哀悼方济各教皇陛下离世。他将作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领袖被铭记。数十年来,他服务阿根廷弱势群体;作为教宗,他捍卫贫民、和平与地球。他广纳众生,倡导正义,是真正的人民教宗——信仰、希望与仁爱的灯塔。”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表示:”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罗马,方济各教皇始终致力于为最贫困者带来喜乐与希望,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愿这份希望长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