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泰德·查平带着乔纳森·格罗夫去看了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与1812年大彗星》,随后在奥索餐厅共进晚餐。席间,这位时任92街Y剧院”词人与词作”系列制作人的朋友询问格罗夫是否有兴趣参与即将推出的鲍比·达林歌曲专场演出。
这个问题让格罗夫掉进了YouTube的兔子洞,他连续观看了这位难以被定义的唱作人的大量演出片段。在宾夕法尼亚长大的格罗夫虽然听过《刀锋麦可》《水花四溅》等达林的热门歌曲,却不知它们出自同一人之手——更不确定自己能驾驭达林那种充满爆发力的多面性。
“即便在那些古老的黑白影像里,鲍比原始而炽烈的表演依然令我震撼,”格罗夫告诉《Vogue》,”他的舞台存在感与感染力如此真实。他不仅是摇滚歌手或情歌王子,表演中透着真挚的情感联结。”
决定参演后,格罗夫开始探索自己与达林的共鸣。受《娜塔莎》的沉浸式体验和公共剧院《爱在此长眠》俱乐部氛围的启发,他联手导演亚历克斯·汀伯斯打造了《及时行乐》——这部作品于周三晚在百老汇圆环剧院首演。
为准备角色,刚凭《欢乐岁月》复排版斩获托尼奖的格罗夫不仅学习了鼓和钢琴,还跟随首次执导百老汇作品的编舞香农·刘易斯进行了十周舞蹈训练。但与传统点唱机音乐剧不同,《及时行乐》并非要求格罗夫隐藏个人魅力,而是以观众熟知的形象登场,在自我与达林之间自如切换。
“我希望以真我开启演出,打破第四面墙重现鲍比著名的临场互动感——那种’我们此刻同在,奇迹随时发生’的体验,”格罗夫解释道,”这种表演者与观众间的爱恋关系,正是演出的灵魂所在。”
周三的演出实现了格罗夫重现科帕卡巴纳(达林最爱的演出场所)黄金时代的梦想。挚友丽娅·米雪儿坐在夜总会式剧场中央的卡座,谢幕时甚至与他共舞。周围坐着《欢乐岁月》搭档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琳赛·门德斯和凯蒂·罗斯·克拉克,以及《汉密尔顿》旧友林-曼努尔·米兰达与菲利帕·苏。上东区古斯塔维诺餐厅的庆功宴上,拉尚兹、格雷·亨森等宾客与唐娜·墨菲在乐队伴奏下彻夜起舞。
而在这一切的一周前,格罗夫向《Vogue》剖白了与达林的精神联结:
《Vogue》:哪个YouTube片段让您确信能诠释他?
格罗夫:有段他演唱《从前》的影像——那根本称不上表演,因为毫无造作痕迹。他在电视节目里传递的不仅是旋律,更是深刻的情感。晚年与达斯蒂·斯普林菲尔德等人的二重唱也令我着迷,他们坐在高脚凳上脸贴脸歌唱,那种亲密感摄人心魄。
《Vogue》:闭眼聆听时,这音乐将您带往何处?
格罗夫:宛如魔法。他儿子多德的书里写道,鲍比是夜店舞台上的王者。在亲密空间演绎这些歌曲堪称超凡体验。有段他与乔治·伯恩斯合跳踢踏舞的片段,展现了两代艺人的美妙传承,就像Lady Gaga与托尼·班尼特的碰撞。当爵士乐队奏响时,我仿佛穿越时空。前排八岁女孩入迷的神情证明,达林对观众的魔力跨越时代。
《Vogue》:您经历过芭芭拉在波瓦夜店那种经典观演体验吗?
格罗夫:那张专辑是我的挚爱。看着她在《朱迪·嘉兰秀》里仅凭歌声叙事的影像,正是鲍比也曾创造的奇迹——此刻我正在实现这个梦想。
《Vogue》:达林原创歌曲有何特质?
格罗夫:强烈的自传色彩。《水花四溅》是他追逐摇滚热潮的产物,传说仅用15分钟就写完;《18朵黄玫瑰》记录了他用鲜花攻势挽回桑德拉·迪的往事;《落雨》创作于得知身世秘密(以为是自己姐姐的女人实为生母)后。他总将阴郁主题注入欢快旋律,就像《刀锋麦可》的危险魅力。而《大苏尔之歌》完全颠覆风格,堪称他的《牛仔卡特》时刻。
《Vogue》:如今翻唱文化式微是否令人遗憾?
格罗夫:阿黛尔翻唱迪伦的《让你感受我的爱》是个例外。但达林对前辈杰作的虔诚传承令人动容——这种精神在Lady Gaga与班尼特、碧昂丝致敬戴安娜·罗斯时依然闪耀。我们不想把达林的故事做成博物馆展品,格雷西·劳伦斯饰演康妮·弗朗西丝时就把握了精髓:不是模仿,而是用当代视角致敬经典。
《Vogue》:这是您最具魅力的角色吗?
格罗夫:我选择以本真状态呈现。达林不断蜕变的声线给了我们戏剧化诠释的空间。他37岁早逝的生命紧迫感,使得每次表演都像在燃烧灵魂——《刀锋麦可》每次演绎都不同却始终烙着他的印记。观众来到2025年的圆环剧院,不是观看1959年的科帕秀复刻,而是与我们共同活在达林的故事里。
(摄影:马修·墨菲与埃文·齐默尔曼)